2019年04月12日 星期五
武夷山发现蛙类新种“雨神角蟾”

    科技日报讯 (通讯员谌红桃 付婷婷 记者张晔)记者日前从南京林业大学获悉,该校生物与环境学院外籍教授凯文·梅辛杰博士等人在武夷山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发现广义角蟾属一个新种——雨神角蟾,并鉴定得名,已在最新一期国际期刊《动物分类》上发表。这是武夷山地区50多年来首次发现蛙类新种。

    角蟾是一种形如蛤蟆的两栖动物,分布于我国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地。广义角蟾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角蟾科,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和印度东北部、东南亚等地,是角蟾科中数量最多的一个类群,且近年来陆续有新种被发现,目前已有84个物种。

    雨神角蟾与淡肩角蟾和挂墩角蟾同域分布,由凯文·梅辛杰博士等人在武夷山调研时发现,经过2年的搜寻和标本采集,最终鉴定得名。

    雨神角蟾背部皮肤的纹路与其他角蟾差别很大。淡肩角蟾肩部白色,雨神角蟾肩部为棕色。挂墩角蟾背部的纹理呈“X”型,雨神角蟾背部的纹理更接近“Y”型。外形上的差别更明显,雨神角蟾体型较小,一般不超过35厘米,身体圆胖,鸣叫声急促,好像裁判吹的哨声,鸣叫频次明显比淡肩角蟾和挂墩角蟾要慢。

    据了解,研究人员曾于1958年在福建省福清县发现蛙类新种小山蛙,距今已60多年,在武夷山最近一次发现的新种是1964年发现的湍蛙属新种——武夷湍蛙。本次发现蛙类新种非常具有价值。“每个物种都生存在特定的环境中,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本次雨神角蟾的发现极具生物研究价值和保护意义。”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张永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