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20日 星期三
专家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别让企业创新变伤心

本报记者 崔 爽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张柏春日前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强调:“我们必须重视基础材料、元器件、装备等的自主研发制造。现在国家花在进口上的大部分钱都和制造业相关。”

    张柏春注意到一个令人忧虑的现象,近年来,许多人似乎并不把制造技术看得多重要,然而,材料、元器件等看着不起眼,其技术和产业的落后却直接关乎那些“高大上”的创新能否实现。张柏春表示,中国企业在技术基础、工业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建设等方面比不上发达国家的龙头企业,不能太急于求成。但是,中国企业有必要,也有基础谋求“小目标”的创新,积小为大。

    不过现实很残酷。“企业首先要盈利。不创新就能盈利,当然就不轻易冒险创新。更重要的是,在长期依靠技术转移的背景下,企业习惯了‘吃现成的’,在创新方面的动力不足,也怕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张柏春说。

    如何让中国企业从“要我创新”转向“我要创新”和“我能创新”?

    张柏春觉得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在一个缺少诚信和契约精神、假冒容易获利、创新成果被随意劫夺、维权得不偿失的环境里,创新可能换来伤心,谁还愿意创新呢?”

    张柏春建议,建立符合经济规律和创新规律的企业制度,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吸纳和培养一流的创新人才,有效激发人才的创新灵感和活力;建立一个激励和保护创新的投融资机制和税收政策,使企业愿意冒创新的风险,并将创新持续下去;建立切实保护知识产权的法规体系,使创新得到应有的回报。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