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2月22日 星期五
始于梦想 基于创新 成于实干
——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热议总书记讲话

    本报记者 唐 婷  付毅飞

    2月20日,对嫦娥四号工程副总设计师王赤来说,是个难以忘怀的日子。当天下午,作为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他和同事们一同走进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会见。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王赤依然心潮澎湃。“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6个字:‘梦想’‘创新’‘实干’。”王赤21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自1月3日顺利登陆月球背面算起,会见这天已经是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上工作的第49天了。这是人类探测器第一次登陆月球背面,传回世界首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未来,还将开展更多关于月背地形地貌、矿物组分等的探测研究,拓展人类对月球的认知。

    从古至今,中国人一直都怀着飞天的梦想,而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在嫦娥四号探测器系统总指挥赫荣伟看来,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正是广大航天科研人员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令人自豪的是,嫦娥四号任务代表全人类首次实现了月球背部软着陆的探索梦想。然而,太空探索永无止境。“实现了一个梦想,后边还有更多梦想,深空探测是我们这支队伍永远不懈的追求。”赫荣伟表示。

    同样,在嫦娥四号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孙泽洲看来,每一个航天人内心都有探索宇宙奥秘的梦想。但是,通往这一梦想的道路是非常艰辛的,技术上也还存在很多难题和挑战。

    如何让梦想变成现实,是摆在科技工作者面前一道必须破解的难题。王赤认为,正如总书记所说,伟大事业都基于创新。事实上,在创造历史的同时,嫦娥四号任务实现了一系列的技术上的创新与突破。比如,在利用地月L2点开展中继通信、航天能源等方面,嫦娥四号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

    “正是基于创新,嫦娥四号才能在地形复杂的月球背面成功着陆。月球背面有月球上最古老、最大的撞击坑,电磁环境宁静,是开展月球地质和低频射电天文观测的理想场所,可以想见,中国人必将为拓展人类对月球和宇宙的认识作出创新性的贡献。”王赤说道。

    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提及的“创新”,也让赫荣伟印象深刻。在中国航天事业不断成长、不断融入世界航天的过程中,无疑将会迎来更多新需求、新考验和新挑战。在赫荣伟看来,快速发展的中国航天作为世界航天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将会承担更多类似嫦娥四号任务这种具有“世界首次”意义的任务。

    创新的道路上,实干是成事的关键。从人民大会堂出来时,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张熇反复回味总书记的讲话。她深知,中国航天事业是一个个螺丝钉拧出来的,一个个公式算出来的。“这种实干的劲头正是中国航天人的一贯作风,60多年来始终如此,未来依然如此。保持优良作风、艰苦奋斗、自主创新,我们一定要把中国航天深空探测这份沉甸甸的事业干好。”张熇说道。

    目前,嫦娥四号任务工程目标已经圆满完成,下一步将继续开展长期的科学探测工作。嫦娥四号工程有效载荷分系统总师薛长斌表示,载荷研制团队将继续秉承总书记在讲话中所提到的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的激励,同国内外科学家团队密切合作,在保证获取有效科学探测数据的同时,力争丰硕的科学成果产出,为国家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科技日报北京2月21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