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2月21日 星期四
年年用工年年荒,职业教育待提升
本报记者 过国忠

    第二看台

    春节期间用工再度告急,缺口又达到2200万!近年来,每年的这个时间都会出现“用工荒”,并且缺口越来越大。那么,年年有“荒”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职业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到底如何才能办好职业教育?

    根源在于两种矛盾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沈士德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企业招不到合适工人的同时,大量的就业人口、特别是农民工却找不着合适工作,这是一种“鸳鸯火锅”现象。

    这本质上反映出微观层次的经济发展矛盾和宏观层面的社会结构矛盾。“一方面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扩张与我国人口红利衰减、技能型人才供应不足的矛盾;另一方面是传统二元制结构下,改革开放成果分享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他说。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洪霄认为,目前的问题是高端科技创新型人才、专业技能人才及低端一线技术工人和服务人员呈现供不应求现象,而中端的普通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出现供给过剩情况。

    他以纺织服装行业为例。2015年江苏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达77 个,占全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20%;拥有3个千亿基地、2个千亿市场、1个千亿企业,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从业人员约130万人,用工需求量非常大。而全国2015—2017届毕业生中,只有0.5%—0.7%的学生在纺织服装行业就业。

    洪霄说:“当前,政府相关部门、学校与企业要共同做好用工需求与职业教育的对接,着力构建招生就业联动机制,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除“病根”需政府多措并举

    用工企业又是怎么看呢?江南集团行政副总裁夏亚芳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近年来,企业为了解决技术岗位用人问题,先后与多所高校合作,甚至专门开设“订单班”。

    但是,由于专科毕业生享受不到政府在购租住房、特岗等方面的补贴,加上生产一线工作艰苦,且企业远离城市,这些专门“花钱”培养的“订单班”学生,都已基本上离开。

    记者了解到,这些离职员工,绝大多数从事的已不再是在学校所学的专业,有的去了酒店,甚至有的进了快递、物流公司。为什么他们宁愿放弃专业,放弃技术,而去干技术要求不高的工作?关键在于后者工作环境相对舒适、自由,收入更是不薄。

    现在,一些企业的老员工,也往往不愿意带徒弟,背后的原因主要是“带出来了,留不住,不如不带”。

    这也是“用工荒”的一个关键问题。

    “要让‘工匠精神’立起来,让一线技术工人有获得感,有尊严、有地位,必须从体制机制上让他们得到保障。”夏亚芳说。

    办出特色才有未来

    洪霄认为,高校毕业生及接受技能再培训教育的产业工人,将是产业用工的主要来源。

    但从整体来看,目前高职院校生源质量整体偏低,并且学习时间较短。毕业生的专业素养与企业预期的职业素养存在较大差距。学校在调整专业布局、突出人才配置的同时,要加强与产业、企业的对接。

    “若无法对接,就必须强化特色性与差异性,实行错位竞争,尤其在智能化、个性化消费时代,应考虑如何使学生从求学主体、学校从教学主体,同时转化为生产、消费二者兼备的主体,甚至引导企业出于利益需要,主动为高校服务,并在高校主导下实现所培养毕业生与企业的双向选择。”洪霄说。

    江苏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崔景贵表示,职业教育必须与普通教育“错位发展、融合发展”,真正办出特色。要不断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努力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