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信号、没有长明电,这里的雪,每年从10月下到来年5月。在中国科学院天山积雪与雪崩研究站(以下简称积雪站),工作人员王海存已工作了近20年。
积雪站站址,选在雪崩发生最密集的地方,被过往的司机叫做“鬼门关”。王海存守在这里,记录数据,为科研人员研究全球气候变化、防治雪崩灾害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2019年的春节,王海存一家再次和风雪一起度过。
天地苍茫,万物寂寥。清晨,四周还黑得什么都看不见时,王海存就轻轻起床,拿着手电出发。
这个瘦高汉子的工作,是在积雪站院落中的气象站观测11个气象要素,每天3次;还要对附近的4个积雪剖面点每天进行2次观测。每年,他和妻子要用掉20根铅笔,记满重达40斤的表格。尽管积雪站的仪器越来越多,但雪深、雪层温度等数据,还是得靠人力获得。
观测一天都不能少,王海存每年只在必要时下一次山。孩子在城里读书,若想孩子了,王海存要往返爬4个小时的山路,去有信号的地方打电话。
生活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但积雪站“需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