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31日 星期四
走遍41个煤矿 研发系统堵住矿难“火山口”
视觉中国
双重预防信息系统平台的主要功能涵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安全标准化考核、安全决策分析和风险可视化预警等模块。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张 晔

    数九寒冬,位于鲁西南的济宁,朔风凛冽。一清早赵志刚就来到矿上,作为兖矿集团南屯煤矿安监处科长,他要在交接班时察看上一个班次的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记录。

    煤矿是国内工矿企业危险度非常高的行业,在刚刚发生的陕西省神木市百吉矿业李家沟煤矿“1.12”重大事故中,有21名矿工因冒顶事故遇难。

    “过去,我们最大的困难就是定期开展了隐患排查,但是隐患数量却没有明显的降低。”赵志刚坦言,“想要进一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却找不到方向。”

    直到兖矿集团引入中国矿业大学双重预防管理信息系统,将这一科研成果在兖矿集团进行了转化应用,包括赵志刚在内的所有矿井工作人员,便可以快速辨识风险,极大简化辨识流程,并实现了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一体化管理。

    矿难久治难绝原因复杂

    野蛮的生长,总是伴随着血与泪。飞速发展的煤炭开采过程中,矿难,就像煤火中的烙铁,每一次发生都让人痛彻心扉。

    每年,世界上至少有几千人死于矿难。造成矿难的因素极其复杂,比如毒气体泄漏、天然气爆炸、煤炭粉尘爆炸、地震活动、水灾或者机械故障及指挥失误等。

    然而,矿难发生的频率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2003年,中国生产了世界约35%的煤,但在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上却占约80%。

    究其根源,在于当时国内对安全理论体系的研究极其零碎,从而造成全国大大小小的煤矿每天都在粗放式的安全管控中开展生产。

    “从事故致因链来看,国外强调风险管控,把安全关口前移了;而国内侧重事中隐患排查。正是隐藏的风险导致了事故的出现。”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李爽教授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事故的发生大多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安全关口越往前移,代价越小。就比如汽车发动机一旦坏了再修花费就很多,而通过前期保养就能避免出现大问题。

    李爽说:“所以我们想有没有可能提前控制风险?”2005年,李爽带领团队在国内较早地展开风险预控理论研究,把国外的事前风险管控与国内的事中隐患排查结合,形成一套适合中国的安全理论体系。厘清了风险与隐患的关系,对风险如何界定、评价,隐患如何辨识等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

    李爽团队先后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专业论文百余篇,数10篇被SCI、SSCI、CSSCI检索和人大复印期刊全文转载,出版专著10多部。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对易发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

    李爽团队敏锐地意识到,中国工矿企业安全工作机制将迎来重大调整:“总书记的讲话切中了安全工作机制的要害,也为我们的信息化系统及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明确了方向。”

    为中国矿井量身定制

    走进中国矿业大学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安全信息平台大屏幕,上面跳动显示着全国300多个大型煤矿、政府监管部门使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时数据。

    大屏幕导线连接的另一端是各个企业的安全信息系统。

    陕西下峪口煤矿双重预防办公室主任严谦告诉记者,该煤矿在了解了双重预防管理信息系统后,与中国矿业大学开展了成果转化合作,并将成果进行了全面的实际应用。“我们现在每个办公电脑上都装有双重预防管理信息系统,检查人员只要‘照单’检查,将隐患信息录入到双重预防管理信息系统,录入的隐患信息就自动分发给相关的科室进入闭环流程,极大地提升了隐患闭环的效率。”

    这套系统的诞生,正是建立在李爽十多年前的风险预控理论研究之上。

    “我国各地区煤矿自身特点差别大,生产和建设的特点更不相同。”李爽说。从2015年起,根据兖矿集团的需求,团队与企业展开合作,开始在兖矿集团下属兴隆庄煤矿开展风险预控体系建设的研究和实践。

    杨勇是李爽研究团队中的计算机信息专家。在他看来,双重预防机制体系,必须操作简单、有普适性、能较方便地为企业量身定做,还必须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为此,团队走遍了41个企业生产现场,并与企业合作,在调研的同时,探索研究成果的转化。

    通过现场调研,他们确定了信息系统平台的主要功能必须涵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安全标准化考核、安全决策分析和风险可视化预警等5大主要功能模块。

    2017年,双重预防信息系统在兖矿集团兴隆庄煤矿终于获得现场成功应用。“我们建立了煤矿通用危险源数据库,绘制出了‘红橙黄蓝’4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杨勇介绍。

    井下安全治理有神器

    “过去我们天天排查,但隐患数量没有下降,对风险认识很模糊而且没有分组概念,眉毛胡子一把抓。”回想起过去的安全工作,赵志刚苦不堪言。

    而现在,他只需通过“一张图”就能实现大数据管控平台安全管理。

    李爽介绍,这个平台依托标准化的双重预防理论体系,并根据每家企业进行个性化订制,同时融入了行业和企业实时预警分析模型,使风险预判和隐患排查不再依靠人为评价,而是用数据说话。

    山西阳煤集团下属煤矿在双重预防管理信息系统使用过程中,发现下属煤矿瓦斯相关的隐患占比较多,通过对关联风险的研判和分析,对隐患产生的根源进行了剖析,从人、物、环、管4个方面优化了管控措施,进而解决了区队在现场管理中的难题,大大降低了瓦斯相关隐患的占比。

    看中并采用双重预防管理信息系统的煤矿企业获得了预期的效益,这一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也还在进一步推进。

    至今,国家应急管理部正在大力推进安全管理一张图的建设,全国已经有超过300家煤矿企业、集团公司、政府监管部门正在使用中国矿业大学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研发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管理信息系统。同时,这一系统的应用已经从煤矿行业扩展到了非煤、危化、电力等涉危行业。

    最早采用该系统的神华集团,百万吨煤死亡率持续保持在0.03%以下,远远低于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产煤发达国家;神华下属的神宁煤业集团、乌海能源公司等公司的百万吨煤死亡率大幅下降,其中,神宁煤业集团实现2009—2011年连续3年安全生产零死亡。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