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24日 星期四
七分人努力 三分天帮忙
民众的蓝天获得感不断增强
本报记者 李 禾

    全面深化改革这五年

    2018年,北京的公众普遍感到蓝天多了,口罩和空气净化器的使用次数少了。在生态环境部1月21日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指出,2018年,北京平均PM2.5浓度已达近十年来的最低水平,为51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227天,占比62.2%,重污染日15天,比2017年减少9天。

    空气质量改善,“人努力”占70%

    北京只是我国空气治理初显成效的一个案例而已。据生态环境部提供的数据,2018年,我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9.3%,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比例为2.2%,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PM2.5和PM10浓度分别为39、71微克/立方米,分别同比下降9.3%、5.3%。除臭氧外,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等浓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空气质量改善受人为减排、气象条件两大因素的影响。”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贺克斌说,2017年和2018年这两年,整体上来看,气象条件在空气质量改善中起到“助推作用”。2017年与2016年比,空气质量改善幅度里,“人努力”占70%、“天帮忙”占30%。“2018年比2017年气象条件略好一些,通过空气质量模型和气象综合指数分析的初步结果看,大气污染浓度下降,人努力约占2/3、天帮忙约1/3。”

    重大工程、能源和产业结构调整减排贡献率达84%

    地面观测数据显示,2013—2017年,我国PM2.5、PM10、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年均浓度分别大幅下降35%、23%、23%、49%、3%。

    “2013—2017年间,74个重点城市PM2.5年均浓度下降了25微克/立方米,其中,重大减排工程、能源和产业结构调整各自贡献了40%、27%和17%。”贺克斌说。

    从具体数据来分析,2013—2017年,我国煤炭消费总量下降3亿多吨,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由67.4%下降到60%左右;3100亿千瓦时电力替代了煤炭和油品、200亿立方米天然气替代了燃煤;淘汰治理无望的小型燃煤锅炉20多万台。

    在产业结构调整和重大减排工程方面,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钢铁2亿多吨、水泥2.5亿吨、平板玻璃1.1亿重量箱、煤电机组2500万千瓦等;1.4亿吨地条钢全部清零,清理整顿“2+26”城市涉气“散乱污”企业6.2万余家,淘汰黄标车2000多万辆等。

    在常州市的中天钢铁集团厂区,超低排放的烧结机正在运行。作为江苏省首家实现超低排放的钢企,中天钢铁集团董事局副主席高一平说,通过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工艺,使烧结机机头烟气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35、50毫克/立方米, 均达国家超低排放标准。

    国家对工业排放正在“提标”,我国燃煤电力机组已累积完成超低排放改造7亿千瓦,钢铁行业的超低排放正在推进中。作为钢铁大省,河北已率先出台时间表,《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从2019年1月1日开始实施。

    重点区域将继续聚焦PM2.5治理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仍处高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三大重点区域单位面积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5倍。”刘炳江说,2019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攻坚之年,将继续推进产业、能源、运输和用地结构的优化调整。这包括治理散煤、清洁取暖,持续推进重点地区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交通结构方面,将大幅提升铁路、水路货运比例,全面加强柴油车环保达标监管等。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也表示,2019年北京将继续聚焦PM2.5治理,柴油货车、扬尘、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将“一微克一微克抠”,不断增强市民的蓝天获得感。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