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18日 星期五
大寒之寒
任崇喜

岁时记

    “大寒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大寒,没有小寒的婉约与温柔,有令人望而生畏的冰,有透入骨髓的冷。这个岁末,最后的大寒节气,丢失许久的寒,终于归位。难怪,古人会说:“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自十一月一阳爻初起,至此始彻,阴气出地方尽,寒气并在上,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也。”

    大寒有多冷?晋代傅玄在《大寒赋》里这样写道,“严霜夜结,悲风昼起,飞雪山积,萧条万里”,古奥的字里行间所透出来的,一股凛冽之气。孟郊在《苦寒吟》中说,“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敲石不得火,壮阴正夺阳”。就连一向乐观豪放的苏东坡也说,“东坡数间屋,巢子与谁邻。空床敛败絮,破灶郁生薪。相对不言寒,哀哉知我贫……”。诗人邵雍也深有体会,“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

    “小寒大寒,冷成一团”,相对于其他农历节气,大寒时节少了太多的烂漫。“可怜切云冠,局此容膝室。吾车适已悬,吾驭久罢叱。拂尘取一编,相对辄终日。”大雪未消,闭户不出,呆在仅能容膝的蜗居里,放翁老人只好编竹筐。寂寞之外,更有一种时光老去的意境……

    大寒时节,寒冷已至极点,河川的水结冰直透到水底,形成厚硬的冰块。这时的水俗称“腊水”,人们认为,糍粑只有用腊水泡,才不至于散开,可以一直保存到来年端午节前后。

    每逢此时,人们不仅要贮冰,还要藏“腊雪水”,把雪密封在罐子里,藏在阴凉处。古人认为,腊雪水“味甘性冷,冬至后第三戊为腊,密封阴处,数年不坏。用此水浸五谷种,则耐旱不生虫。酒席间则蝇自去。淹藏一切果菜,永不虫蛀”。

    古人又称雪水为“天泉”,认为“雪为五谷之精,取以煎茶,最为幽况”,用其泡茶能提香、引味、泽色。“雪水烹茶天上味”,唐朝人对雪水格外高看。在《煎茶水记》中,张又新把水评为二十个等级,将梅花上的雪列为极品。融雪煎茶的情趣,白居易这样描写过,“融雪煎香茗,调酥煮乳糜。慵馋还自哂,快活亦谁知。酒性温无毒,琴声淡不悲……”。“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陆龟蒙在松树林中,用松上雪化水煎茶,也颇有几分山野风情。

    与大寒节气相关联,古人还做了许多预测。“大寒不寒,春分不暖。”意即若大寒天气不冷,寒冷就会向后展延,来年的春分会十分寒冷;“大寒见大雪,农人衣食足。”则是说大寒时节若能多下雪,把蝗虫等害虫幼虫冻死,来年农作物就不会遭虫灾,农民可以丰衣足食。类似的还有:大寒天气吹北风,表示来年丰收,反之吹南风暖和,则代表歉收;若下雨,来年天气可能不太正常,进而影响作物生长。

    不过,“大寒之后天渐暖”。时过大寒,春,已经是一个愈来愈亲切的字眼,暖,也是一幅愈来愈清晰的画面。羞涩的春姑娘,正在南方紧闭门窗梳妆打扮,等待着远嫁北国的那天……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