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治疗皮肤致病菌新靶点
厦门大学张凌娟教授团队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Richard Gallo教授合作,揭密了人类老化过程中,皮肤如何丢失脂肪细胞并导致天然免疫抗菌能力下降的机制,其中发现皮肤脂肪细胞的免疫功能调控点,将有望成为治疗堪比艾滋病的、致命皮肤病菌感染的新药物靶点,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国际期刊《细胞》杂志子刊《Immunity》上在线发表。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皮肤上最常见的致病菌。近年来,肆虐全球的抗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已成为最致命的病原体之一,美国每年因MRSA感染的死亡人数超过2万,超过了死于艾滋病的人数。由于近年来抗生素滥用,中国MRSA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也不断攀升。
张凌娟教授团队发现,皮下脂肪细胞作为皮肤的最后一道防线,有很重要的免疫抗菌功能。新生婴儿皮肤里有很厚的脂肪层,由婴儿真皮成纤维细胞分化来的脂肪细胞,能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但这一功能随着年龄增长慢慢消失,并在老化后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纤维化功能增加,不但使皮肤在外观上失去弹性,还增加了被细菌感染的风险。
肥胖的人脂肪也多,是否意味着肥胖能够增强抗菌力?张凌娟教授表示,只有不成熟的脂肪细胞才有抗菌功能,肥胖让脂肪细胞趋于成熟,反而失去了抗菌能力,并会诱发2型糖尿病。该最新研究成果不但有助于了解成长及老化皮下免疫系统的变化,也会为今后研究肥胖,糖尿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其他疾病的病理、药理研究及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
(洪昀 柯怀鸿 记者谢开飞)
《人工智能医疗白皮书》发布
AI读片快准稳,微缩机器人“助手”深入人体直捣病灶——人工智能与医疗的结合,将使更多疾病预防在前,或让看病更容易。近日,上海交大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交大医学院、上海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人工智能医疗白皮书》,这份“最新最全AI医疗指南”立足全球,全面分析了世界主要国家AI医疗研究的热门领域、主要挑战和未来趋势,将为我国AI医疗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据介绍,这是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自2018年1月成立以来发布的首份人工智能医疗白皮书报告。白皮书收录的内容和数据截至2018年底,汇编了世界主要国家的人工智能战略,并分析了各国在医疗领域的布局,还汇编了我国在国家层面、省级层面、市级层面的人工智能医疗领域相关政策,深度分析了我国从上至下在人工智能医疗领域的布局。
《人工智能医疗白皮书》项目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教授金耀辉表示,随着大数据、互联网和信息科技在智慧医疗领域的应用,人工智能医疗发展迅猛。
据介绍,AI医疗还需破解数据难题。应充分发挥申康医联临床信息共享平台数据汇集的先行优势,建设以患者为中心的多病种临床数据中心,探索患者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技术,梳理健康医疗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制定分类、分级、分域开放应用政策规范,积极参与构建面向人工智能医疗训练和测试的高质量基准库,助力Al医疗器械产品的审批工作。
(黄婕 记者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