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北京1月10日电 (实习记者胡定坤)小行星撞击地球是怎样的灾难场景?近日,密歇根大学和布朗大学的联合研究小组在美国地球物理联盟年会上给出了答案:引起恐龙灭绝的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曾掀起高达1500米的巨型海啸,甚至导致全球海洋波涛滚滚。
为了准确、全面地复原这次撞击,研究小组构建了陨石撞击模型和全球海啸传播模型。研究显示,6500万年前,直径14公里的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墨西哥湾的浅水区,造成1.5公里深的巨型陨石坑。海水高速涌进陨石坑,然后又冲出,形成巨型“崩塌波”海啸。24小时之内,海啸以最高143公里的时速从墨西哥湾扩散到大西洋,同时通过连接墨西哥湾和太平洋的中美洲的海道进入太平洋,进而席卷全球。撞击点附近的海啸高达1500米,扩展到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后,浪高仍有14米。
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快速移动的海啸可能导致南太平洋、北大西洋和地中海盆地的侵蚀和泥沙破坏。现在海洋中的沉积物记录与海啸传播计算结果一致,这是证明计算模型准确的确凿证据。研究小组首席研究员莫莉·兰奇表示,该项目弥补了希克苏鲁伯小行星研究领域的空白,首次模拟了海啸从冲击到波传播结束全过程。
研究人员将2004年印度洋海啸与之比较,显示出小行星撞击导致的海啸“难以想象”。在这两次海啸最初的7个小时内,希克苏鲁伯冲击海啸的能量是印度洋海啸的2500倍—29000倍。
当然,巨大的海啸并不是导致恐龙灭绝的唯一灾难。希克苏鲁伯小行星还引发了冲击波,抛起大量滚烫的岩石和尘埃,这些滚烫的岩石和尘埃引发了森林大火。飞扬的粉尘悬浮在大气中,遮挡了太阳光,地球表面多年间不见天日,导致大量物种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