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10日 星期四
创新高!这些地区国家科技奖项激增有何秘籍?

本报记者 叶 青 俞慧友 乔 地 王建高 吴长锋

    “如果既有的混凝土完成使命后,能重复利用,那多好啊。”十年潜心研究,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教授吴波带领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将废旧混凝土块体与新混凝土混合搅拌形成新的再生块体混凝土新思路。该技术可节省水泥用量约30%,实现建筑废弃混凝土“变废为宝”。

    在国家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大幅减少奖励数量的新形势下,广东省共有45个项目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创历史最高。

    无独有偶。湖南、河南、青岛分别有27项、16项、14项成果获奖,均是获奖最多的一次;比起上年度,安徽获奖项目增长超50%。除获奖数量创新高外,获奖项目含金量还特高,如湖南把5个一等奖揽入怀中。

    获奖项目数量持续、大幅增加,说明了什么?这些区域究竟有何秘籍?

    “成果不是一下子就冒出来的,与广东省全面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分不开,充分体现了近年来我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有力决策部署。”广东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

    斩获国家奖绝非一夕之功,安徽省科技厅副厅长罗平同样表示:“我省牵头完成的5个项目,都是近年来获得我省科技奖一等奖的优秀成果,充分彰显了我省科学技术奖的评审质量,省科技奖对国家科技奖项目培育支撑作用得到了较好发挥。”

    梳理以上区域的获奖项目发现,项目实现了从基础科学发现、原始创新发明、企业自主创新应用到国际科技合作的全方位发力。

    “13000米的深井探测,全世界至今均未实现。不过,我们已能探测到地下8000米深度,正向13000米的目标出发。”中南大学,应用地球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团队凭着“大深度高精度广域电磁勘探技术与装备”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广东省2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项目均属于生物学领域,反映出该省在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突出进步的新变化。

    企业已成为创新的主体。广东省唯一一个一等奖项目来自华为完成的“新一代刀片式基站解决方案研制与大规模应用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在国际上首创一机双筒智平衡分区洗技术。湖南获奖项目完成单位分布较广,除了高校院所外,还有国网湖南电力公司、湖南科力远公司等。安徽省获得的两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也来自企业。

    分析获奖原因,这些区域的科技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都谈到坚持不懈推进区域创新能力建设,方式却不尽相同。

    几天前,广东省政府发布实施的《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科创12条”),在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间引起沸腾。“科创12条”以粤府1号文推出,是一套全省科技创新的“政策工具包”,不仅积极落实中央最新精神,还先行先试,在全国率先提出系列突破性政策措施,包括打破粤港澳三地科研交流的政策制度壁垒、推进创新人才高地建设、赋予科研人员人财物自主权、强化企业家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等。纵观广东省近几年的创新发展路径,其一直都在着力加强创新生态环境建设,通过制定出台各种创新政策及配套措施,着力解决制约广东科技创新发展的瓶颈问题。

    湖南也在创新型省份建设上发力。湖南拟在今年启动设立“创新型省份建设专项”,用于支持科技创新工程和项目、创新平台基地和人才团队建设,兑现一批普惠性创新政策,加强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

    “这个成绩实属不易。”谈及河南的斩获,河南省科技厅副厅长刘保民表示,首先应归功于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自创区建设,该省加快培育创新引领型企业、人才、平台、机构等,努力构建创新引领型高地,促进创新能力跨越式提升。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