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07日 星期一
指引21世纪创新的科学思想

研习科技创新重要论述

王仕涛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时代和实践的前进,赋予思想理论以时代性。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中国共产党人围绕时代课题,通过艰辛理论探索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闪耀着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光芒。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光辉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什么是创新、为什么创新、怎么样创新”等时代命题提出一系列重大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注入鲜明的创新内涵,是指引21世纪创新实践、新时代中国创新实践的科学思想。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创新作出重大论断,明确提出“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这是一个无论理论意义还是实践意义、无论历史意义还是时代意义都十分重大的命题,是对改革开放的思想再解放,是新时代把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重要指南。21世纪中国、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旗帜上,必将更鲜亮地写下“创新”这两个光芒四射的字眼!

    创新作为一种人类特有的创造机能,有穿越时空的力量,也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新时代创新、21世纪创新,不同于第一次科学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后的创新,不同于19世纪三大科学发现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后的创新,不同于第二次科学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前后的创新。科研第四范式和经济新范式的融合崛起,导致创新组织方式“颠覆性”变革,创新第四范式时代已经到来。

    自上个世纪熊彼特提出其创新理论,也已有100余年。百年来,创新理念在外生与内生、技术与制度、增长与发展等几对重大关系的认知上经历了数次大调整大发展大变革。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创新从向科学进军,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自主创新,再到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强国,创新的理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中国发展已进入新时代,创新成为这个时代至为鲜明的特征。这些年中国科技创新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社会创新意识大幅增强。同时也要看到,创新发展、科技强国在中国还有长路要走。面对加速兴起的全球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国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近代以来中国全部的历史启示我们,如果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未来中国面临的或将是全局性战略被动,失去的或将是整整一个时代、一个世纪。

    21世纪的创新是“科技型”的创新,需要我们把握好创新主线,加快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科技”的时代。大科技时代意味着科技真正成为主导生产的第一要素,意味着人才真正成为社会进步的第一资源。新时代条件下,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已深刻变化,价值链微笑曲线弧度大幅加深,科学技术、设计和品牌等无形资产变得更重要,科技创新的价值加快提升。我们必须真正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引领位置予以推动。

    21世纪的创新是“全要素”的创新,需要我们把握好创新供给,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我们正迎来一个“新经济”的时代。坚持高质量、发展新经济,关键指标是全要素生产率,必然要求以科技为引领加快全要素的组合创新,强化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等高效协同。科技必须与其他要素综合配套才能形成社会财富,全要素创新首要的是提升科技要素供给质量,关键是要通过市场机制解决创新资源错配问题。多年来,科技成果转化一直是我国创新发展的一个难题。根本解决这一难题,要求我们坚决避免就科技论科技、就转化论转化,加大力度推进全要素创新。这或是把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治本之策。

    21世纪的创新是“全面向”的创新,要求我们把握好创新需求,把创新落实到国家改革发展方方面面。我们正迎来一个“量子化”的时代,新科技革命成为全球发展的不确定性之源,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需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等“三个面向”,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科技创新与科技创业“双创”一体、科技转移与成果转化“双转”齐抓、科技创新与产业经济“双向”互动,全面推进各方面系统化创新,让科技创新更好支撑引领国计民生。

    21世纪的创新是“共同体”的创新,要求我们把握好创新主体,建立健全中国特色创新生态系统。我们正迎来一个“融创新”的时代,物理、数字、生物3个世界的界限愈发模糊。我们需要顺应融合创新大势,着力避免传统农业时代自给自足的“小农式”思维,合理扬弃传统工业化时代分工增值的“流水线”思维,深化发展信息化时代互联互利的“互联网”思维,进而在愈演愈烈的智能化时代树立起合作共赢的“共同体”思维,下力气打磨各创新主体之间无缝衔接的“界面”,改革营建生态化体系化的创新共同体,让创新天气更明媚、创新地气更厚重、创新人气更丰沛,增强创新的“虹吸力”,在协同共享中提升创新系统的涌现价值。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就深刻认识到“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新时代,我们需要牢牢把握创新这一改革开放的生命,把改革开放这一“伟大觉醒”“伟大革命”进行到底。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创新的重要论述,聆听时代声音、踏实时代脚步,21世纪创新一定能为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提供更好的驱动和支撑。

    (作者系21世纪创新研究院(CAPPC)执行院长)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