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07日 星期一
什么是军民融合企业?绵阳给你划重点

第二看台

本报记者 盛 利

    随着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众多军民融合企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可以得到从国家到地方的政策、资金、生产要素等全方位扶持,“但在过去什么样的企业才算军民融合企业?国家和四川省都没有明确的标准。”绵阳市经信委(市国防科工办)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崔斌说。

    去年12月底,绵阳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绵阳市军民融合企业(单位)认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通知,提出按10条标准开展军民融合企业认定工作。

    先行先试,为军民融合企业拍“标准照”

    为先行先试,厘清军民融合企业“身份”,2015年12月底,《绵阳市军民融合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出台,随即又出台了《〈绵阳市军民融合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实施细则》,绵阳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军民融合企业认定工作。

    2016年7月,绵阳市首次开展的军民融合企业认定中,有238户企业通过认定。其中既有“老牌”军民融合企业如长虹、九洲,又有“后起之秀”,利尔化学、科莱电梯、龙兴科技等。统计显示,这238户军民融合企业2016年产值为137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有115户。

    “相当于给军民融合企业核发了‘新身份证’,利于企业开展经营活动和拓展更多资金、政策的支持渠道。”位于绵阳的“军民融合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是首批获认定的军民融合单位,该平台运营方负责人陈俊岗说,获认定后一方面企业自身申请军民融合相关项目、从事相关工作时有了明确“身份标牌”,可享受“绿色通道”;另一方面,对于参与军民融合的各类服务机构,有助于开展针对性服务,提高质量和效率,“相当于‘圈定’了服务范围,而不是过去的‘海选’。”

    而从顶层设计来说,四川省区域科学学会副秘书长、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王波认为,开展认定工作有助于政府管理层更加准确和全面地掌握军民融合发展现状和发展态势,有利于制定前瞻性、针对性以及可操作性的促进军民融合发展举措,有效推进军民深度融合。

    去年5月,四川明确推广首批21条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经验成果,“军民融合企业认定标准和认定机制”就是其中之一。

    10条“指标”划线,符合一条即可申报

    崔斌说,此次新出台的《办法》,与此前试行办法类似,基于军民融合企业发展形成的方式和方法,明确了10项军民融合企业认定标准。

    记者看到,《办法》中明确“军民融合企业(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之一”,即“10条标准,符合一条即可申报”。其中,涉及“军转民”和“民参军”的标准分别有4项,包括军工、国防企业或科研单位转制企业,投资成立或成果入股的全资或合资企业,科研人员等领办创办的高新技术产业或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等。

    其产业领域既覆盖航空航天等传统领域,也涵盖量子技术、超材料、脑控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新兴技术领域,而符合国家军民融合推广目录的企业,及从事军民两用技术成果交易和转化的企业也被纳入其中,均可参与申请。

    崔斌说,对经认定的军民融合企业(单位),将纳入绵阳军民融合重点扶持和服务保障范围,在政策措施、信息发布、条件保障、资金扶持、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优先和重点支持。其中,对军民融合企业(单位)首次进入规模工业企业统计的(其中,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认定当年将得到5万元资金补助。同时,相关对口部门还将指导和帮助军民融合企业(单位)申报各类军民融合相关政策性资金和项目。

    “目前绵阳正以军民融合企业认定为基础,建立军民融合企业数据库,动态跟踪管理、定期采集企业数据,科学分析军民融合企业运行情况,加快构建科学、统一、完整、适用的军民融合企业统计标准体系,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崔斌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