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冬日的浙江湖州安吉余村,绿意盎然。近处是一辆辆川流的大巴车以及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石头下合影的游客;远处是巍峨青山,漫山竹海郁郁葱葱。
穿村而过的溪水,蜿蜒从山上而来,穿过曾经的矿山,流过如今的“两山会址公园”,带着村民和游客的欢声笑语,向东而去。
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的发源地,余村近年来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已成为了“中国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同时也是4A级景区。
“我越来越觉得,余村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余村党支部书记潘文革如是说道。
余村地处浙北天目山北麓,位于安吉县西南,是天荒坪镇西侧的一个小山村,因天目山余脉——余岭而得名。山里分布着优质的石灰石资源。上世纪末,余村大规模开山采矿,村集体年收入常年稳定在300多万元。财富快速积累的同时,也因过度开采导致生态环境的快速恶化。
“2003年起,余村开始陆续关停矿山和水泥厂,壮士断腕般地开展环境整治。”潘文革回忆,当时村里基本都是靠矿山产业,关停之后带来的就是集体收入和村民收入没有了。
为此,村里开始引导村民利用安吉的竹资源,开办竹加工企业,同时也推动村子发展观光旅游业,并组织了8户村民外出考察农家乐。“当时,村干部带头转型,我就在那个时候办起了竹制厂。”潘文革说道。
很长一段时间,竹林是余村村民的“采矿场”,每年都要砍伐大量竹子来制作竹制品。但随着绿色经济的兴起,竹海成为了余村观光旅游的名片。绿水青山间,生态农业风生水起,新一轮生态旅游产业布局正在展开。
早先为追求毛竹产量最大化,村民大量使用农药除草,导致山间野生动物减少,溪水被污染,卖竹子、竹笋的效益也不高。现在为保护生态,村里严禁喷洒农药、提倡自然堆肥,溪流恢复清澈,野生动物多了,产出的竹笋更加绿色优质,每年初春时节能卖到每斤10元的高价。
“山还是那座山,换种思路,效益天差地别。”村委会主任俞小平不无得意地说,如今村里还流转了6000余亩山林,发展林下经济。
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在余村考察时,得知村里关闭矿区、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做法后高度评价说:“下决心关停矿山是高明之举。”在这次考察中,习近平首次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为余村指明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坚定了余村人的信心和决心。”潘文革说,13年来,余村人牢记这一嘱托,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关停了所有矿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积极探索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发展路子。
如今,余村每天都很热闹,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很多。去年一年,余村就接待了50万人次的游客量。今年,这个数字直接变成了100万人次。
2017年,余村全村经济总收入2.5亿多元。村民人均收入也从2005年的8732元增加到2017年的4.2万元。环境美了、口袋鼓了,生活在余村,村民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满足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