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2日 星期三
王海峰:脚踏实地的探索者
——写在吴文俊人工智能杰出贡献奖颁奖之际
李玉玟

    ■聚 焦

    12月9日上午,被誉为“中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的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在苏州举行颁奖典礼。本届吴文俊人工智能奖共对70项人工智能成果授奖,百度高级副总裁、AI技术平台体系(AIG)总负责人王海峰荣获首个吴文俊人工智能“杰出贡献奖”,也是今年该奖项的唯一获得者。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以“人工智能”命名,面向全国智能科学技术领域、涵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最具权威性的人工智能科技最高奖励,被誉为“中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代表人工智能领域的最高荣誉。

    王海峰,他既是出色的学者,也是工业界的技术领袖,长期致力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在机器翻译、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和智能搜索等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取得大量领先和开创性成果。

    “幸运”与人工智能结缘

    王海峰潜心钻研技术多年,在科技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他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术组织ACL(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50多年历史上唯一出任过主席的华人,也是唯一来自中国大陆的ACL会士,ACL亚太分会AACL创始主席,极大提升了华人学者在国际舞台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他在2017年荣

    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是唯一来自互联网行业的获奖人……

    在他看来,收获这些成果是因为“坚持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王海峰曾将这些年一直从事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工作,称之为“幸运”——“我做事比较坚持,选择了做一件事,就要负责到底,持之以恒不断地做得更好。我已经坚持了20多年,相信还会坚持下去。”

    实际上,王海峰与人工智能渊源颇深。他自小就对科技有浓厚兴趣,大学期间,他的爱好成为专业,开始机器翻译的研究;工作后,王海峰学以致用,专业成为事业,他专注于机器翻译、自然语言处理、语音等技术的研究和实际应用,一直“扎根”人工智能领域。

    王海峰早期接受采访时透露,不论是研究还是工作,他做选择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自己学到的知识能够实实在在地产生价值,让更多人获益。王海峰读大学时,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国际交流日益增多,但语言不通成为横亘其中最大的障碍。彼时的王海峰觉得国人学习外语很辛苦,机器翻译或许能解决人类交流的语言问题,于是便在机器翻译及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坚定不移地走到今天。

    硕士期间,王海峰的研究成果就获得了国家“863”评测第一名及部级科技进步奖。在博士论文中,他已经开创性地探索了神经网络机器翻译的可能性。从初期的基于规则的方法,到1997年左右对神经网络模型的探索,以及后来研究统计机器翻译、枢轴语言翻译等方法,王海峰凭借前瞻的洞察力和持之以恒的耐心,屡破难关,推动了机器翻译技术逐渐成熟,走向实用,服务大众。

    走出校园之后,王海峰对人工智能的探索并未停止。截至目前,王海峰已经在国内外知名会议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已授权或公开的发明专利200余项,主持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3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谈及自己的科学研究之路时,王海峰说,二十多年的科研生涯中,有过停滞不前的沮丧,曲高和寡的无奈,但更多的是研究成果为大众所用的喜悦,以及随之而来的认可。

    务实、自驱、负责到底,一干就是8年

    人工智能概念的提出已有60余年历史,但其在中国真正发展成为风口只不过10年光景。这与王海峰入职百度同期的巧合,让他成为对百度乃至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见证。

    2010年初,带着“让更多用户受惠于我的研究成果”的信念,王海峰正式加入百度。自入职百度以来,他不断为百度“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的理想付出努力。从自然语言处理开始,逐步开拓语音、图像、知识图谱、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推荐及个性化等技术方向。可以说,王海峰为百度人工智能的全面布局奠定了核心基础。

    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高效执行力,短短2年后,王海峰即带领团队开始深度学习技术的探索和应用,先后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上验证了深度学习的价值,并于2013年率先实现了深度学习技术在大规模搜索引擎上的应用。

    2015年王海峰的团队成功发布了世界上首个互联网神经网络机器翻译系统,领先其他科技巨头公司1年多的时间。目前百度翻译支持28种语言,756个翻译方向,每天翻译字符数超过千亿,接入15万多家第三方应用,免费服务全球数亿用户。

    在专注自然语言处理的同时,王海峰逐步将研究领域拓展至知识图谱和智能搜索等。在知识获取方面,他主持研发了全球最大规模的中文知识图谱,包含6亿实体、3780亿事实,在知识图谱规模、图谱数

    据容量及检索性能等指标上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知识图谱大规模应用于百度搜索、信息流、百度地图和对话式人工智能操作系统,覆盖超过85%的搜索请求,日均用户请求超过13亿次。如今,我们可以在百度中搜索问题直接得到答案,这背后就是知识图谱在发挥作用。

    2014年至2017年,王海峰任百度搜索业务总负责人,推动百度搜索技术的转型升级,主持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最大中文智能搜索引擎,进一步扩大了百度中文搜索的领先地位。在融合知识图谱和深度语义分析的需求理解、基于深度学习的层叠式搜索排序、语音语义一体化交互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实现对用户搜索意图的深刻理解、搜索结果的精准呈现、以及与用户间基于自然语言的便捷交互。王海峰率队研发的智能搜索产品服务6亿多互联网用户,日均响应搜索约60亿次,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17年3月,王海峰整合自然语言处理、语音、知识图谱、大数据、AI平台、百度研究院等部门成立百度AI技术平台体系,并任总负责人,同年兼任百度研究院院长。

    王海峰在技术领域不断创新的决心,让集百度人工智能技术之大成的百度大脑快速发展。2018年,百度大脑3.0发布,突破了听觉、视觉和语言一体化的语义理解技术难题,百度大脑发展进入“多模态深度语义理解”阶段,实现了覆盖基础设施、核心技术和应用解决方案的全体系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对内支撑百度业务智能化升级,对外服务各行各业变革和创新。目前,百度大脑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对外开放140多项技术能力,日均调用量超过4千亿次,极大降低了人工智能产业化应用的技术门槛,加速了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应用的进程。

    务实、自驱、负责到底,这是王海峰对自己和团队的要求,贯穿始终。如今,王海峰虽身居高位,但每天依旧穿梭于百度大楼中,与团队共同讨论问题、探索新技术。见过他的人常形容他是“自带儒雅气质的科学家”,低调平和的态度,实则是他对人工智能的信念与坚持。

    用技术改变世界,以科学研究服务社会

    技术的价值,在于让人类更好地理解世界、改变世界,而当下最核心的技术,便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服务于人的。”王海峰表示,在继续加强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研究的同时,也必须让顶尖技术走出实验室,真正落地成产品、解决方案,赋能给社会经济各领域,让人工智能充分发挥驱动力量,促进经济社会变革。

    在王海峰的主导下,百度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不仅推动了人工智能产品在百度内部的落地,同时大规模投入研发并应用于不同领域的中国企业。百度产品和业务的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加精准、便捷和高效的体验及服务,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而得益于人工智能的发展,类似于刷脸支付、自动驾驶、说话控制家电等科幻场景,如今正在一一实现;而工业也因人工智能变得更高效、安全……而这一切的背后,是一批又一批如王海峰般的科学家,他们脚踏实地于自己的研究领域,更敢于将技术研究创新应用于实际,人工智能才能在研究、应用、再研究的循环中螺旋式上升。

    正如王海峰所言,“中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驱动力量,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这让一直在人工智能领域坚持耕耘的人备受鼓舞,他希望跟所有同行一起,齐心协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产业变革,创造美好的新时代。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