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04日 星期二
造特色载体,宁波高新区别出新“材”
本报记者 江 耘

第二看台

    站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材料行业总决赛舞台上,宁波卢米蓝新材料有限公司创始人陈志宽信心十足。他的底气不仅来源于主场作战,也来自于这家主打OLED屏幕发光新材料的初创企业近年来在宁波高新区的快速成长。

    每年,从宁波高新区中成长起来的企业数以百计。仅这次新材料总决赛,6家参赛的宁波企业中,就有3家来自宁波高新区。

    “全市三分之一的科技研发机构(包括企业)在高新区,二分之一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高新区,三分之二的检测认证机构也在高新区。”宁波高新区科技局副局长张海勇列出一组数据佐证着高新区的创新创业环境。近日,宁波高新区还入选了全国首批“打造特色载体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升级”创建名单。

    集聚产业 新材料“甬”创佳绩

    前不久,在500千伏浙江舟山大陆联网工程的金塘岛施工现场,高度达380米的世界最高输电塔石墨烯改性重防腐电网专用涂料喷涂结束。

    这一世界级工程所运用的防腐“黑科技”,是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发的新型石墨烯重防腐涂料,产业化则是在宁波高新区实现的。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究员蒲吉斌介绍,石墨烯改性重防腐涂料的关键技术指标耐盐雾寿命超过6000小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并已成功应用于电网、化工、海洋装备等领域。

    “高新区的优势在于又高又新,目前有一万六千多家企业,绝大部分是小微企业,以科技企业为主。”张海勇介绍,新材料产业是宁波的千亿级特色产业,也是高新区的核心产业,目前已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新材料企业。

    宁波高新区新材料联合研究院内,一幢不起眼的三层小楼正是卢米蓝公司所在地。公司业务经理王亚洲告诉记者,这里实验仪器动辄就高达几千万元。“我们企业目前就70多人,基本都是研发人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是我们的CTO,创始人陈志宽教授之前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从事有机光电材料的研究开发。”说起企业的科研和人才实力,王亚洲如数家珍。

    正因为专注科研,企业已成功研发出全球最新一代显示屏幕OLED的发光材料。目前该材料国内市场基本被外国企业所垄断,王亚洲表示,“一旦实现这一材料的国产化,OLED屏幕价格将会降至目前的十分之一。”

    创新平台 让企业乐创其中

    今年年初,浙江省首批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创建名单出炉,宁波高新区榜上有名,成为全省唯一一个新材料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是以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集聚各类创新资源,为广大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全链条服务的新型载体。作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一部分,宁波新材料联合研究院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诺丁汉大学宁波新材料研究院等高端研发机构,以及激智科技新材料研究院、美诺华医药新材料研究院等重点企业研发中心共同打造,形成了从创意、孵化、研发、转化、加速、产业化到市场化的全链条科技服务体系。

    “目前研究院已经形成了一个平台六个应用工程中心的格局,通过这些平台和中心,未来希望能够引进100个新材料初创高层次团队,500家初创企业。”研究院管理部副总经理陈敏杰介绍,研究院所有检测设备价值就高达数亿元,37个实验室全部向社会开放,并有专家提供技术服务,满足市场上材料检测和研发需求。

    “这些要素为新材料企业发展提供了不少便利。企业还可以向研究院下订单,我们会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相应的技术研发。”陈敏杰表示,目前联合研究院已服务企业超600家,仅在今年上半年,就累计服务企业2100多次。

    全链服务 助企业从零成长

    在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工厂车间内,技术人员与检测机器正在对即将出厂的光学膜进行双重抽样检测,确保产品质量。这家集光学薄膜和特种薄膜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出了“TFT-LCD光学扩散膜”。

    激智科技总经办主任邵丽珍告诉记者,从2007年落户宁波高新区至今,激智科技从产品研发到落地上市,实现了从0到市值40亿元的跨越。“激智科技的成长始终离不开园区的创新创业服务。”邵丽珍说。

    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快速孵化、成长,背后是创业到创新的全链条服务作为支撑。除了新材料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宁波高新区还打造了各类孵化载体近200万平方米,集聚各类众创空间26个,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9个。其中,国家级众创空间4个、国家级孵化器4个、加速器2个。

    “我们的目标就是,想到新材料就想到宁波,想到宁波高新区。”张海勇说道。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