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贵阳11月22日电 (洪永 记者何星辉)穿越暗河和溶洞,全国第一条在大比例岩溶发育地区建成的地铁终于要开通了。22日,贵阳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贵阳轨道1号线即将在12月1日投用。耗时5年、全长35.11公里,这条“喀斯特”地铁攻克了不少建设难题。
作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地城市,贵阳地形起伏大,溶丘、洼地、槽谷等多样地貌构成全市地理的显著特征。在这样的城市下面修建地铁,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贵阳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发达说,与其他城市跨江跨河地铁不同,贵阳处于岩溶地貌带,1号线所经区域60%—70%地段是岩溶发育或强发育地段,地下溶洞和暗河众多。在施工过程中,1号线遭遇了一个50米高、22米宽的“地下水库”,施工方不得不将其改道引流。在两次下穿著名的南明河时,面对上层是泥土、下层为岩洞的复杂情况,施工方采用中距离地质雷达、红外探水和短距离超前探孔等综合地质预报手段进行探测,及时处理发现的岩溶。在防渗漏方面,则采用岩溶注浆的方式,用混凝土进行“堵漏”。
1号线从观山湖区到主城区落差达220米,且主要集中区域直线距离3.7公里,垂直落差161米,自然坡度达到44‰,创造了国内轨道交通线路高差的新纪录。“如此大的垂直落差,对于车辆的动力、刹车系统都是考验,地铁线路必须做平缓处理。”陈发达介绍,为此,施工方把高落差部分线路延长,同时攻克了长大连续坡道关键技术,把坡度控制在了30‰以内。
此外,施工方首次在轨道交通领域引进悬臂式掘进机进行隧道开挖,经适应性技术改造后,既克服了钻爆施工的爆破振动影响,也比其他机械冷开更快、机械化程度更高,有效保障了1号线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