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由中国科学技术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承办的2018中国(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拉开帷幕。犹如万舸争流,大会已成功举办7届,实现8100多项次跨国技术对接,达成2200多个合作意向,全方位有效发挥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作用。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本次大会以“开放创新、共赢未来”为主题,顺应时代创新大潮,把握创新规律,共绘开放合作愿景,对更加公平、合理、高效的全球创新网络和治理体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将为中国扩大创新开放合作搭建更好的平台。
开放融合,中国创新的朋友圈不断扩展
“15年前,人们会说中国在科研领域花了很多钱,但是产出并不高,而现在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我们看到很多创新活动涌现,无论是在化学、计算机、人工智能等方面都在迎头赶上,中国正在快速崛起。毫无疑问中国是我们最重要的贸易和技术合作伙伴。”新西兰驻华科学研究创新参赞克林顿·沃森开门见山地说。
“为了探寻澳大利亚和中国在科技方面如园区的合作,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我走访了中国北部、中部及南方十多个城市。就在两周前,维多利亚州和中国国家发改委签署了《一带一路备忘录》,其中涉及到双方进一步展开科技合作的计划,相信中澳未来的合作机会很多。”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政府贸易投资部中国专员杰森·菲茨由衷表示。
“芬兰同中国在科技合作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前两国在很多领域已开展长期合作,如在浙江、江苏等有共同研发和融资支持的创新项目,未来在ICT数字技术、清洁能源等领域会有更多合作的机会。”芬兰使馆科技参赞Arto Mustikkaniemi说。
11月14日,在大会分会场跨国技术转移与区域创新合作圆桌论坛上,各国驻华科技参赞及官员畅谈与中国密切科技合作时感慨良多。无疑,当前中国在世界创新版图中逐渐成为全球创新的一个新的中心。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美国康奈尔大学等机构发布《2018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排名第17位,是唯一一个进入20强的中等收入经济体。从科研人员数量、研发投入和科技成果产出等指标看,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科技大国。作为区域性的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在全球创新城市集群当中位列第五。
中国驻美国休斯敦的科技参赞陈宏生指出,“由于多年来中国在制造业发展形成强大基础,完善的制造产业链和强大制造能力,而且成本相对低。这些对于很多创新技术产品能到中国形成产业化、规模化,以及进入市场非常具有优势。”
王志刚指出,中国已与158个国家及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签订113个政府间的科技合作协定,中国创新的朋友圈不断扩展。面向未来,我们将更加坚定不移的扩大科技领域对外开放,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更加主动融入全球创新体系,与世界各国携手探索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之路。
国际合作,整合全球要素建立创新生态
“在技术转移现状方面,中国的做法与众不同,即可以寻找、购买或者商业化他国专利,而不是仅转化国内高校的技术。希望通过国际技术转移大会平台让中国更多的资本投到海外,同时以色列更多的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以色列专注于生命科学创新研发的孵化机构、Trendlines集团总裁兼CEO托德·多灵格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
多灵格建议,在合作机制方面建立完善生态系统,不仅对于成熟的企业,更要包容新兴中小企业给与发展,如一些医疗企业虽然初创时规模不大,但未来产值可能不可估量。就了解,目前该集团及10家以色列公司都得到了中方资助。
“BioGill生物滤塔高效节能水处理解决方案,曾获澳大利亚国家水产养殖委员会创新奖、爱尔兰蓝创奖等奖项。这项技术进入中国需要一定资金支持全面商业化,以实现更大的发展和跨越。”来自澳大利亚BioGill环保集团董事局主席约翰·威斯特在大会分会场国际创新资本专场上表示。
据北京技术交易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该中心全力整合多元化资源、协助商洽下,促成这个集团与多家中方公司签约在北京成立合资公司,一期累计现金投入2.3亿元。不仅提高该项目的产品技术附加值及其国际竞争力,还有利于带动我国区域加工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增强产业生命力。
如何解决海外技术转移中存在大量信息不匹配,买家与卖家相互找寻不到的状况?“我们作为由科技部、北京市共建的一个国家级技术转移促进机构,目前正通过在国外十年打造的绿色创新平台高新技术转移数据库让其相互对接,在产业和创新资源之间架起桥梁,直接锁定窗口型技术、寻找成熟客户,通过专家评估市场、平台孵化器实现快速落地、产业布局,以及后期的经营运作。”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专家刘聪介绍道。
大会开幕式上启动了中英创新行动计划、发布了北京智源行动计划。中英创新行动计划是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与英中贸易协会(CBBC)联合发起,双方将通过该计划打造“中英跨国开放创新平台”,为中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创造更多合作机会,促成更多合作项目落地,助力北京成为吸引英国高科技创新产业落地发展的海外中心。
在发布北京智源行动计划时,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许强介绍了该计划的愿景和目标是按照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总体部署,在科技部和北京市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服务人工智能发展的顶层设计,为支持科学家勇闯人工智能科技前沿“无人区”,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取得关键性突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开放春满园,这是一个融合开放的系统,希望全球致力于人工智能研究的高校、院所、企业、资本积极参与,共同为人类智能发展贡献力量。
保护创新,跨国技术转移尊重知识产权
国际技术转移合作中的挑战之一是知识产权。“国内投资国外技术成立合资公司,若强制性将技术转移到国内,把知识产权放到合资公司,如同将技术卖掉,未来价值的增长点就不高了,这对海外公司进入存在一定障碍。”以色列趋势线集团中国业务主管王屹向科技日报记者直言道。
北京市市长陈吉宁指出,“北京作为全国科技技术创新是中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交易最为活跃的地区,本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保护创新的理念着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国内外技术合作交流营造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推动创新技术的转移与应用。”
知识产权保护是激励和保障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的关键支撑。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是促进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的最大激励,也是跨国技术转移的前提和基础。
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发明专利位居世界第一,申请量超过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的总和。7月10日,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中国主要知识产权指标实现较快增长,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主任陈宏兵表示,中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成功修订极大激发了各界创新和创业的热情,科技成果产出持续增加,各类的技术交易活动更趋活跃,专利的转让、许可规模持续扩大。北京拥有最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能够为创新者和技术的承接者提供可靠的权利保护。
据介绍,近期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将重点推动更多的全球技术创新支持中心在北京落地,加大与科技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在知识产权、技术转移转化方面的合作,包括信息分享、经验交流、人才培养等,推动更多的海内外机构和企业参与到其建设的全球绿色技术平台和医药技术交易平台。
北京发力,助力跨国技术转移和成果落地
最近刚刚发布的“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2018”结果显示,北京排名全国首位。今年世界银行评价显示,北京是世界上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城市之一,北京已成为中国开放度最高,营商环境最好,创新活力最强的城市。
北京作为国家的科技创新中心,在支撑创新型国家方面取得新型成效,2017年北京获得国家科技奖达78项,特别是含金量高的国家自然科学奖42.9%在北京产生,同年公布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八成产生于北京。
“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必须要持续推动开放创新。”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杨仁全在大会主旨演讲中说,举办中国(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推动北京与国外的技术、人才、市场等创新要素充分对接,实现技术转移和成果落地,将助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陈宏兵认为,北京的国际技术转移工作对于发展高精尖产业,特别是提升“三城一区”的建设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北京正在建设全国一流、也很有可能是世界级的科创中心,这一愿景正在驱动北京的一大批高水平科研人员从事最尖端的科学研究工作。在任何科研成果的实现过程中,思想交流和研究发现的讨论,对于促进新观念的产生并推动创新都至关重要。我们期望通过推进这样的沟通交流,为创造更具活力的研究环境作出贡献。”细胞出版社出版总监李统胤博士向记者表示。
王志刚在大会上强调,依托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优势,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和高端人才,跨国技术转移大会自创办以来探索了一系列新模式,打造技术转移领域的国际知名品牌,借助这个平台北京全国科技创新建设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在扩大科技开放合作、培育高精尖产业方面迈出新的步伐,正在成为全球创新网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创新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