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正在建造基于超导粒子加速器的离子对撞机(NICA) 图片来源:“卫星”新闻通讯社 |
今日视点
作为传统科技强国,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仍维持同步加速器等大科学装置的改造运营。目前,俄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全力支持科研机构参与国际大科学项目,积极主导在本国设计建造大科学装置,其相关经验值得借鉴。而中俄双方在大科学项目领域积极开展合作,成果丰硕,已成为两国科技合作重要抓手。
重视加强大科学项目顶层设计
5月7日,普京总统在“五月法令”中强调基础研究及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提出“到2024年建立先进的科技研发创新基础设施,包括建立和发展大科学级特殊科研设施网络,确保俄进入前沿科技发展领域的世界前5名”的目标。
10月8日,俄国家研究中心库尔恰托夫研究院院长卡瓦里丘克在与梅德韦杰夫总理会面时谈道:“我们同国际社会一同建造世界上最好的科研设施,我们也自然享有知识产权。目前,俄政府已启动了在莫斯科和新西伯利亚建造大科学装置的计划。我们最初是带着资金去参与他国主导的国际项目,现在轮到我们与世界同行一起带着图纸在俄境内开展研发建设。”梅德韦杰夫总理承诺,未来俄政府将继续支持俄先进科研中心全面参与重大国际大科学计划。
发挥传统优势牵头大科学项目
近年来,以库尔恰托夫研究院为代表的俄科研机构,深度参与国际聚变试验堆(ITER)、欧洲自由电子激光器(XFEL)、欧洲同步辐射中心(ESRF)、欧洲离子和反质子研究中心(FAIR)等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项目建设。值得一提的是,ITER、XFEL等国际大科学项目的原创性概念都是由苏联或俄罗斯科学家提出,正因如此,俄科学家骄傲地说:“全世界都在实现俄罗斯科学家的原创想法。”
目前,俄正积极牵头在国内主导实施大科学计划,大力推动本国大型科研装置加入国际化开放共享平台。2011年6月,俄联邦政府从28个候选项目中批准建造首批6个大科学装置,分别是:“点火器”强磁场托卡马克装置(IGNITOR)、高通量束流反应堆(PIK)、基于超导粒子加速器的离子对撞机(NICA)、第四代特种同步辐射光源(SSRS-4)、基于超强激光的极端光场研究中心(XCELS)和“魅陶子工厂”正负电子对撞机。
俄罗斯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通过参与国际大科学项目,俄有机会获得世界最先进科研设备的使用权,参与世界科技最前沿领域研究,极大提升了俄在国际科技市场的话语权和国内科研水平,国家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其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值得中国借鉴:
一是高瞻远瞩,全方位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苏联解体后,俄国内大型科研装置因资金短缺、疏于管理而逐渐老化,无法满足新时期的科研需求。针对自身研发投入不足的现实,俄准确把握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力争在项目建设之初就加入其中,以相对较小投入获得与国际同行并肩协作的机会,成为新规则的重要制定者、新竞争的主导者。
二是发挥学科优势,积极主导国际大科学计划。苏联和俄罗斯科学家在基础物理、核物理、天文学等领域具有传统优势,目前俄主导的大科学装置也集中在上述学科。俄凭借深厚的基础研究底蕴和独特的创新思维,选准国际科技界普遍关注但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的优势领域,培育能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共鸣的项目,使这些项目具备吸引他国参与的影响力与号召力,成为当之无愧的“领舞者”。
三是集聚本国科研资源,广纳人才。以俄参与XFEL项目为例,由库尔恰托夫研究院领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聚集一批先进科研机构,包括俄科院核子研究所、俄科院晶体学研究所、布德克尔核物理研究所等,形成强有力的科研专家团队,并通过参与国际大科学项目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回流,大力培养本国青年科学家。
四是积极推动科研基础设施国家化开放共享。俄在牵头设计建造境内6项大科学计划的同时,主动利用全球研究基础设施共享高官会议(GSO)等国际平台推广本国科研基础设施开放共享。目前,俄已将“点火器”强磁场托卡马克装置(IGNITOR)、第四代特种同步辐射光源(SSRS-4)等4项设施列入全球研究基础设施共享清单。通过开放共享,吸引了国际科学界优秀人才来俄从事相关工作,为推动国际科技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大科学项目已成中俄科技合作重要抓手
目前,俄正积极寻求与中方在国际大科学项目领域的合作。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科技合作分委会框架下,中俄双方正在就中方参与俄方基于超导粒子加速器的离子对撞机项目(NICA)进行磋商,并计划开展联合课题招标。此外,中俄双方在共同参与的国际大科学项目中密切配合,积极协作。例如,中俄均为ITER成员国,俄方是中国加入XFEL项目的重要推荐者。
(科技日报莫斯科11月1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