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2日 星期一
更强的不是AI 而是掌握它的人类
神化和贬低都是不智之举,业内提出“AI科学观”
本报记者 刘园园

    在近日举行的2018首届世界声博会上,除了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一个非常新鲜的话题——“AI科学观”也被正式列入大会议程。

    作为一门新兴技术,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社会的理性认识。而目前很多人对它的态度和看法还不够科学。

    比如,有人神化人工智能,认为它已强大无比;有人担忧人工智能将威胁人类,进而抵触它;还有人认为目前的人工智能并非真正的人工智能,不值一提。

    神化其实是“捧杀”

    在上述几种情况中,神化人工智能的情况尤为常见。

    “公众认识到的人工智能,很多来自电影、电视,但这些影视作品传达的信息很多是想象的,这就造成了公众对一些事物产生了不切实际的期望。”对于这种现象,美国斯坦福全球创新设计联盟联席主席蒋里给出一种解释。

    原因或许有很多,结果却是类似的:神化人工智能相当于“捧杀”,可能会对行业发展带来很大困扰。

    前不久,一位同传译员在社交平台撰文指责科大讯飞进行“同传欺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后来该同传译员发文澄清说,其中存在误会。

    引发误会的原因之一就是人工智能被夸大了:目前机器翻译只有六级水平,但由于人们口口相传或媒体不当报道等多种因素,很多人却在潜意识中认为机器翻译能力已超过同声传译——尽管科大讯飞从未如此宣称。

    “作为一个新物种,人工智能的发展已赶不上人们的想象。”科大讯飞听见事业部总经理王玮说。

    这并非个例。CSDN创始人蒋涛在工作中就遇到类似情况:“在跟客户对接时,对方会想象人工智能可以帮助解决很多问题,但实际上人工智能的能力还达不到。”

    蒋里也举例说,看到一款人工智能产品时,大多业内人士是了解它的优缺点、适用场景的。但是大众却经常会认为产品性能就应该像电影里那样,这是一种很大的误区。

    “人工智能有它很厉害的地方,但是跟人比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现在的趋势是人工智能越变越好,但是离公众的很多不切实际的期望值还有一定距离。”蒋里认为,如果公众能够理解这一点,将有助于更好地使用人工智能产品。

    贬低源于不了解

    对于认为人工智能什么都不行的观点,科大讯飞执行总裁胡郁指出,这主要源自对人工智能不了解。

    在很多领域,人工智能的表现确实已可圈可点。

    最广为人知的是,谷歌的阿尔法狗机器人已在围棋上战胜人类高手。除此之外,在医学领域,人工智能已在2017年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以456分的高分超过了96.3%的人类考生;在语音识别领域,目前最好的人工智能产品的准确率可达97%以上,超过了人类速记员的平均水平。这样的案例,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现实生活中。

    除了一个个零散的案例,我们也可以从更为宏观的角度来客观看待人工智能目前的发展水平。胡郁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将人工智能分为运算智能、感知智能、运动智能和认知智能四个方面。

    “在运算智能方面,这两年自阿尔法狗大战李世石之后,就没有什么突破性进展。”胡郁说,这是因为运算智能已经发展到很高的阶段。目前依然在高速发展的语音识别、语音合成、人脸识别、图像识别等,则属于感知智能。

    此外,胡郁介绍,在运动智能方面,比如波士顿动力的机器人可以跳来跳去或后空翻,也取得了很多进步,但这一领域与感知智能相比进展较慢。在认知智能方面,就是让机器人真正理解人的意图,利用知识图谱让人工智能实现语言理解、知识表达、逻辑推理和最终决策,目前依然在探索期,进展也较慢。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说,在有训练数据、有逻辑规律可循的场合,比如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呼叫中心等,机器通过学习专业知识可以达到一流专家水平,超过90%的普通专业人士。

    “但是对于没有先验知识的艺术创造,或者哪怕是常识的推理,机器还不到6岁儿童水平。”刘庆峰说,在这一领域人工智能才刚刚起步。

    与其抵触不如拥抱

    刘庆峰不否认,未来人工智能的确会替代大量现有岗位。

    “只要在有数据、有规律可循的领域,机器代替50%或77%的人工岗位,根本不用等到2045年,未来十年之内或将变成现实。”刘庆峰说。

    这或许是很多人对人工智能存在抵触心理的重要原因。但应该看到,人工智能在替代传统岗位的同时,也会创造无数新的岗位。正如汽车的出现,使马车夫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与此同时也创造出许多汽车司机岗位一样。

    “机器不会取代人,未来被取代的是什么?一定是使用了人工智能和使用了机器的从业者取代掉以前传统的从业者。”王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说。

    在刘庆峰看来,大势不可阻挡,只有顺应时代,用好人工智能才是当前的明智之举。他举了一个著名的历史案例:英国议会在1865年通过《机动车法案》,其中一项要求就是汽车时速不能超过4英里。这部法案使汽车的速度等同于马车,扼杀了英国在当年成为汽车大国的机会,随后汽车工业在美国迅速崛起。1895年,英国终于废除了这项法案。

    “比人类更强大的不是人工智能,而是掌握了人工智能的人类。”刘庆峰认为,人机耦合是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技术路径,也是人工智能时代社会伦理和人文发展的需要。

    人机耦合或人机协同似乎正在成为业内的共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李厚强也在2018首届世界声博会上提出,产业对人工智能有迫切的应用需求,人机耦合是当前比较可行的方式。美国斯坦福大学则在近日启动了“以人为本人工智能项目”。

    “我们不能让机器完全代替人,而要让每个人都站在人工智能的平台之上享受人工智能。”刘庆峰举例说,最新研发的人工智能同传助手可以帮助同传译员提升口译信息的完整度,减少工作压力。

    谈到如何减少公众对人工智能的误解,胡郁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现在已经有大学甚至中、小学开设人工智能课程,他自己也曾在网络上普及人工智能知识。“只有当关于人工智能的教育深入到社会体系当中,才有可能解决这些问题。”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