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北京11月7日电 (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可持续性》6日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加密货币挖矿的能源成本,几乎等同于或超过等值实体金属采矿。
加密货币属于数字货币的一种,是使用密码学原理,来确保交易安全及控制交易单位创造的交易媒介。在加密货币的语境里,“挖矿”指的是一项竞争性活动,需要计算机进行密集型运算,确定新的交易,并将交易添加进货币的公开账本——也就是“区块链”。第一个成功完成此类运算的计算机可以获得新的货币。因此,加密货币不仅在现实世界中具有在线交易或消费的价值;同时,计算机在竞相创造这些货币时,也会产生实际的能源成本。
根据美国橡树岭科学及教育研究所科学家马克斯·克劳斯和赛贝特·托雷马特的计算,在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期间,创造价值1美元的加密货币比特币、以太坊、莱特币和门罗币的平均能耗分别为17、7、7和14兆焦耳。研究人员将此与开采价值1美元的不同金属,包括铝(122兆焦耳)、铜(4兆焦耳)、金(5兆焦耳)、铂金(7兆焦耳)以及手机和其他电子产品中使用的稀土氧化物(9兆焦耳)所需的能源成本相比较,发现除了铝之外,加密货币挖矿的能源成本与实体金属采矿的能源成本相当甚至更大,且这一成本会随加密货币使用、购买、挖矿人数的增加而上升。
此外,根据团队成员估算,在他们研究的这段时间内,加密货币挖矿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300万至1500万吨之间。
总编辑圈点
应该说,研究互联网挖矿与实际挖矿的能源消耗,不论从选题还是结果,都足够吸引眼球。但其真正的价值,在于提醒被区块链“赋能”的新兴行业,降低能量负担已是刻不容缓。毕竟,只赞其一,不见其二,无异于盲人摸象,未来很可能因此自毁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