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4日 星期三
福建“创新七条”把痛点变支点
柯怀鸿 本报记者 谢开飞

第二看台

    引进高水平的重大研发机构,独立法人的最高资助额从2000万元提高至3000万元;省财政每年资助每个省实验室运行经费不少于5000万元,连续资助5年……近日,福建省科技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七条措施》(以下简称福建“创新七条”)。

    “目前,福建存在高端创新资源相对匮乏、企业创新引领能力不强等问题。”福建省科技厅副厅长游建胜表示,福建“创新七条”将根据国家和全省战略需求,加大支持力度,布局、引进福建省实验室、重大研发机构等若干个高水平创新平台在闽扎根发展,突破薄弱环节,补齐发展“短板”。

    建设福建省实验室,突破“卡脖子”核心技术

    针对全省前沿学科融合和重大领域创新资源集成度不够高等“痛点”,福建“创新七条”指出,将对标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创建标准,按照“成熟一个、建设一个”原则,在能源材料、海洋科学、网络信息、数字经济、先进制造和医药健康等领域建设若干个高水平福建省实验室。

    福建省科技厅基础研究处处长陈虔表示,希望通过省实验室建设,汇聚一批顶尖研发团队,推进政产学研用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体制机制创新,尽早实现相关领域“卡脖子”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增强全省战略性科技实力,培育发展新优势。

    目前,福建省政府以争取能源材料国家级实验室在闽落地为目标,先期支持建设能源与石墨烯创新平台,规划投入经费9.64亿元,首期支持建设7万多平米的能源材料大楼,形成“前沿开发—应用孵化—产业化”多层次科技与产业化项目40多个,孵化成立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

    引进重大研发机构,撬动全省产业转型升级

    紧扣全省新兴产业和重点领域高水平创新平台不足等“短板”,福建“创新七条”提出,将围绕物联网、大数据、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重点领域,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大力引进高水平的重大研发机构。

    “引进建设结论:优秀。”三明高新区金沙园,福建省科技厅组织专家组对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海西分院承担的省引进重大研发机构资助项目建设成效进行评估,这一结论为其4年多的建设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作为机科总院直属的全资子公司,该院由福建省政府、三明市政府、机科总院共建,也是央企在闽省设立的首家研发机构,获得福建省科技厅引进重大研发机构1000万元资助支持,落地以来,该院相继应用半固态快速制浆等专利技术,取得了多项成就。

    “截至目前,省科技厅共资助1.587亿元,引进福建三聚福大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21家重大研发机构落地建设,犹如‘阿基米德支点’,强力撬动全省产业转型升级,新增产值125.6亿元。”据福建省科技厅对外合作处处长陈建林介绍,在落实已有重大研发机构引进政策基础上,将加大资助标准;对引进落地后成效显著的重大研发机构,实行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绩效考核奖励。

    实行高效市场机制,打造科体改革“尖兵”

    福建“创新七条”还提出,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实行高效灵活的市场化机制,培育发展一批体制机制活、研发能力强、示范效应明显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对经评估命名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的,给予一次性奖励补助50万元。对行业领军企业设立高水平研发中心的,享受新型研发机构补助,并提高比例的政策规定。

    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宁德时代新能源公司在几年间成长为国际动力电池巨头,其奥秘便是,构建了从源头创新到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快速转换的创新体系。

    “与宁德时代一样,截至目前,福建共有39家企业类新型研发机构,占总数的75%以上,它们主要从事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技术服务等活动。”福建省科技厅政策法规处处长黄铁庄说,新型研发机构建立面向企业、围绕市场来配置资源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打破传统科研机构机制体制束缚,正成为新时代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尖兵”。

    福建省科技厅厅长陈秋立表示,通过引进、共建一批具有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汇聚了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端人才等,跨步提升全省自主创新能力和层次,加快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步伐,对引领全省产业创新转型,推动新时代新福建建设有着重大意义。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