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 |
回族妇女在“扶贫车间”工作视觉中国 |
10月23日,科技日报记者从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获悉,2018年度获批的科技特派员“三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与科技扶贫指导员一起以“组团”的形式深入宁夏“五县一片”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目前,选派的245名“三区”人才已分赴170个深度贫困村,实现了深度贫困村科技服务全覆盖。
他们带着任务、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到受援村进行对接,利用有限的专项资金和擅长的专业技能,做好示范引领,“四两拨千斤”,服务有痕迹,帮扶见成效。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特派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王正义说,下一步,将继续对170个深度贫困村科技扶贫工作开展督查和服务,计划到2018年底落实督查50%以上的深度贫困村科技扶贫工作,到2019年8月实现督查全覆盖。
记者了解到,在16年的实践中,宁夏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围绕服务“三农”,探索出“顶层推动—多方协同创业—多元化投融资支持—开展跨区域合作—技物荣誉激励—利益共享共赢”六位一体的科技特派员创业机制,促进了社会科技资源与农村生产要素紧密结合,实现了促农增效和带农增收的目的,形成了叫响全国的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宁夏模式”。
专项资金向特色产业倾斜
秋收时节,海原县关桥乡八斗村村民段全梅在地里收割糜子。段全梅高兴地说,她家今年种了20亩糜子,平均每亩至少能打150公斤的黄米,按当前的市场行情,每亩纯收入可达1200多元,再加上马铃薯、玉米等作物收入,她家今年农业纯收入能达3万元以上。
2002年,宁夏借鉴福建“南平经验”,开展了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按照“立足科技项目、突出科技创业、注重金融推动、实施机制创新、坚持市场导向、实行三线推进”的原则,深入开展。
王正义说,宁夏逐年加大科技扶贫力度,重点向中南部贫困县实行扶贫项目倾斜,将1000万科技特派员专项资金中的30%用于帮助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2016年以来,相继安排扶贫项目181个,资金996万元。在推进农业产业升级过程中,还聚焦特色优势产业,示范推广一批新成果、新技术、新设备,实施科技成果示范转化项目近百项。
“今年以来,在科技特派员专项支持下,稻鱼空间、循环水高效养殖、立体草莓栽植、亲子农庄等一批项目得到了广泛关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此外,在农业众筹项目探索上也进行了有效的探索。比如,‘三区’科技人才项目进一步引导科技特派员深入交通不便、产业基础薄弱的深度贫困地区,更好地发挥科技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王正义说,科技特派员通过创业式扶贫、实施扶贫项目等“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
眼下,时至霜降,科技特派员红寺堡区彦瑞甜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田彦瑞总是忙碌个不停,在各家的温棚里查看,盘算着今年能给村民带来多少收入。
2000年,田彦瑞从海原县关桥村搬迁至红寺堡区大河乡龙泉村,当年就带动本村农户种植甜瓜蔬菜500亩,2001年至今引导带动红寺堡区龙泉村、龙源村、龙兴村、及周边的多家农户种植甜瓜1200亩,使周围种植户收入超过当地人均收入的50%以上。
“去年6月16日红寺堡区大河乡龙源村硒甜瓜种植示范基地举行硒甜瓜开园仪式,吸引了陕西、内蒙古及周边市县的商客前来购买,让大河甜瓜走出红寺堡。在未来的三年中,我计划带动农户1000户发展彦瑞甜瓜蔬菜种植基地5000亩,把这个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田彦瑞说。
宁夏共有科技特派员3000多人,并且以“本土人才”为主。
王正义说,宁夏科技特派员入驻移民村定点帮扶,围绕特色优势产业,通过创业服务、技术培训、信息服务和新品种新技术实施乡村振兴。以创业式扶贫模式提升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创建了枸杞、红枣、肉牛养殖、中药材种植等“一村一品”模式,3360名科技特派员中近35%人成为贫困村的致富领路人。科技特派员已成为宁夏生态农业和产业融合的先行者、实践者和引领者。
探索精准扶贫新模式
村企合作,探索扶贫新模式,西吉县科技特派员、春发蔬菜购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姚春发做起来可是不含糊。
为了跟踪西芹生长的每一个环节,姚春发带领合作社技术人员,从播种开始,深入广大农户的田间地头进行全程技术服务,探索出以“三转两化一联建”为主的产业扶贫新模式,即农民流转土地、农村劳动力转移、传统产业转型,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农民生活方式城镇化,村企党组织联建。
“种植技术、优良品种引进等为西吉县芹菜产业产生很好的带动效应,为芹菜种植户提供了优良的技术服务和产业后勤保障,打开了临边市场和多处南方市场。”姚春发说。
近两年,在西吉,这里的人们创造、总结出了“驻村帮扶”“能人引领”“休闲旅游”等“十大脱贫模式”,累计完成111个贫困村、7.8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由30.6%下降到17.7%。
彭阳县科技特派员关学武在友联村带动2042户农户发展设施农业,围绕特色产业,建立辣椒种植、科技示范、村容整洁、民主监督、劳务输出等5个党小组,设立搭建拱棚、蔬菜营销、技术指导等7个产业小组,使基层群团组织覆盖特色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形成支部书记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发展局面。
“友联村已成为全县农民人均收入最高的村。去年,友联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万元,居全县首位。”关学武说。
“宁夏以科技特派员专项和‘三区科技人才’专项为载体,相继选派1000多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宁夏中南部山区产业扶贫第一线,围绕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科技示范户培育、贫困村农民提升能力等方面定向服务,建立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实名实地有效帮扶农民,摸索出‘投改股’利益分配机制、产业‘创业’式扶贫等新模式,从品种选择、发展模式到品牌销售以点带面帮助贫困农民实现脱贫。”王正义说。
如今,宁夏科技特派员扶贫范围涵盖了中南部山区158个乡镇、493个村、5个科技园区和58个农业合作社,培育科技示范户2435户,培训农户4.5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