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2日 星期一
科技让大米珍品小站稻焕发新活力
本报记者 马爱平

    深秋十月,放眼望去,位于天津市西青区王稳庄镇的中化现代农业MAP示范农场内,万亩待收割的小站稻笑弯了腰,一片金黄。

    10月20日,在2018天津小站稻推介活动现场,挥镰将一束束金黄的水稻割倒在地,该镇首次大面积恢复种植成功的小站稻正式开镰,远处,稻田间6台联合收割机开始机收。测产表明,亩平均产量达550公斤,这是小站稻在产量上的新突破。

    “看看,这小站稻长势多好啊。”王稳庄镇副镇长于忠亮揽过一簇稻穗乐呵呵地说,“小站稻因颗粒均匀、如水似玉、晶莹甜糯、清香爽口、回味甘醇而闻名国内外,是天津的农业瑰宝、大米珍品。历史上王稳庄镇就是鱼米之乡,是小站稻泛种植区,但是,后来因种种原因改种旱田,种植效益一直不高。”

    小站稻这一知名农业珍品,后因天津水量减少而逐渐衰落,种植面积下滑到低谷时,天津市种植面积仅11万亩。“近年来,伴随天津水源条件的改善,小站稻种植面积以每年10万亩的速度增长,从2016年的近30万亩增加到今年的50多万亩。但生产规模、稻米品质,都与消费者的需求期望和天津的发展水平相去甚远。”天津市种植业管理办公室技术服务处处长张晓东感慨地说。

    事情发生了转机,得益于西青区对高标准农田的提升改造,吸引中化农业前来合作。今年5月21日,中化农业与天津市西青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依托中化农业MAP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共同打造万亩小站稻示范农场。王稳庄镇将1.8万亩土地通过流转托管给中化农业,中化农业发挥专业优势,在种植环节,选育优良品种、做好土壤改良、“种肥药”全程可追溯,实现种出好品质的目的;在产销对接环节,通过收割、仓储、加工全产业链环节的介入,达到卖出好价钱的目标等。

    记者了解到,天津小站稻振兴规划方案已编制完成,提出到2020年,天津市小站稻种植面积稳定在80万亩;2022年达100万亩,培育3个小站稻知名品牌。

    中化农业副总裁程永说:“根据规划,中化农业将在目前全程托管1.8万亩土地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规模,为天津市规划的100万亩小站稻提供种、加、销、品牌建设等支持。”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