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看台
本报记者 叶 青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建立省企联合基金。大力倡导社会力量设立支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的基金,将企业发生的用于资助科学研究的公益事业捐赠支出视同企业研发投入”……近日,广东正式印发了《关于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体系,进一步加强该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大幅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支撑和引领科技创新强省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据悉,这是广东省首次出台的全面部署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的工作文件。
知识创造能力薄弱
基础研究短板待补
2017年,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跃居全国首位,但知识创造和知识获取能力相对薄弱,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短板比较突出。针对此情况,《意见》明确提出,到2022年,广东基础科学研究新体系基本建立,全社会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达到8.5%以上,突破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重大装备,以及到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发展目标,并提出了多项改革创新措施。
关于《意见》的出台,广东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主任郭俊说,加强基础研究的目的在于“补短板”,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的创新体系,才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广东的“补短板”坚持系统部署和问题导向,重点聚焦基础研究布局、基地平台、人才队伍、经费投入等方面。
政府投入作为主体
引导企业加大投资
基础研究具有投入多、周期长、见效久、带动性强等特点, 美国等国家的实践表明,以政府财政为引导,再加以企业等社会资本共同投入,是保障基础研究有效开展的必要前提。
因此《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体系,构建起“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增加省市财政资金投入—引导全社会加大投入”的投入机制。
“多元化投入体系建设的目标在于破解基础研究投入短缺的现状。”郭俊表示,投入方式上,首先应以政府投入为主体,同时吸引一些大型企业、走在最前沿的高新技术企业,共同加强研发投入。
《意见》在此方面已有清晰的建设路径。广东首先强调加强前瞻性布局,组建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形成以重大项目为牵引,以重大平台与基地建设为支撑,以面上项目为补充的基础科学资助体系。
除了主动承担国家的基础研究任务,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外,《意见》提出增加省市财政资金投入,建立稳定增长投入机制,提高省级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省级研发经费投入的比重。鼓励广州、深圳率先加大基础研究投入。
值得一提的是,在引导全社会加大投入方面,广东以企业为主,打出一连串“组合拳”。如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引导中小企业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投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省企联合基金;大力倡导社会力量设立支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的基金,为基础科学研究提供捐赠,积极推动公益事业捐赠依法依规税前扣除,将企业发生的用于资助科学研究的公益事业捐赠支出视同企业研发投入等。
企业并非简单投资
参与解决基础难题
如何引导企业加大对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呢?“这不是简单投资的概念。”郭俊强调说,很多企业在自身发展中,已体会到基础研究在创新体系建设中所发挥出的不可替代作用。“现在大家一起合作,共同攻克行业的技术共性问题。”
国内养殖龙头企业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温氏)在今年9月,和广东省科技厅正式成立了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温氏集团联合基金管理委员会。基金着力解决畜禽养殖行业重大科学问题,自2018年到2020年,温氏每年投入1000万。
“尽管温氏在研发上已取得很多进步,但在育种制种、种苗生产、基因控制等方面,仍有很多技术需求,比如种猪育种的个体为何会出现遗传缺陷。我们发现,这些技术归根到底属于科学问题,如果科学原理上没解决,技术则难以突破。”温氏研究院院长吴珍芳表示,出资设立省企联合基金,意在通过集聚全省科技力量推动解决行业的基础性技术问题。
广东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参与科研项目一方面有助于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另一方面可促进相关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