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效果图图片来源:巴西processamentodigital网站 |
改革开放40周年——国外看中国科技
中国和巴西分属地球东西半球,但地理上的隔绝并未成为影响两国合作的障碍。中巴建交40多年来,在商贸、科技、农业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合作,其中科技领域的合作涵盖资源卫星、深海石油勘探开发、生物技术、能源等高技术领域。
40多年来,中国和巴西在合作中也见证了彼此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发展。近日,巴西驻华大使馆科技参赞罗德里格·阿劳若先生接受了科技日报记者专访。阿劳若参赞对中国近些年来在空间科学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予以极大肯定,同时也表达了希望中国和巴西借助科技园,进一步夯实合作,促进两国以及“金砖国家”经济发展的美好愿景。
巴中合作硕果累累
中国和巴西科技合作协定于1982年3月25日在北京签定。阿劳若参赞对记者说:“30多年来,巴西和中国在太空和能源方面的技术合作最引人注目。在太空领域,今年将庆祝两国联手打造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项目30周岁生日。”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项目是发展中国家高科技合作的首创,它的成功发射与运行开创了中巴两国合作研制遥感卫星、应用资源卫星数据的广阔领域,被誉为“南南合作的典范”。阿劳若参赞说:“在合作期间,我们已经成功发射了4颗卫星,下一颗将于2019年发射升空。”
阿劳若参赞表示,在能源方面,巴西和中国今年还将庆祝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阿尔伯特·路易斯·考英布拉工程研究生院(COPPE/UFRJ)与清华大学的联合实验室成立10周年,这种伙伴关系孵化出了制造生物柴油的新技术。
中国和巴西的科技合作当然不止于此。2012年,中国纳米技术研究中心与巴西国家纳米实验室共同宣布启动纳米技术合作计划,发展两国纳米技术在农业和气象上的应用,以及在环境、节能减排和新材料上的长期研究。
2017年7月,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和巴西科学技术史学会在里约热内卢天文博物馆签署中巴两国科技史研究合作备忘录。双方将通过图书馆、博物馆、展览等形式,加强科技史研究成果的交流,共同主办与合作研究课题相关的会议、论坛,加强两国科技史研究人员交流。
中国的规模优势无法复制
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在科技领域所取得的成就,阿劳若参赞表示了极大肯定:“太空技术和人工智能是中国发展迅速而且目前相对领先的领域,我们希望能与中国加强在这些领域的合作。”
他认为:“总的来说,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竞争优势是其项目的规模,我不相信任何其他国家可以照搬或复制此模式。”
不过,阿劳若参赞也指出:“语言是限制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个因素,因为主要的科学期刊都用英语出版。在科学领域,保持信息的自由流动非常重要,这样才能使富有成效的国际合作蓬勃发展。”
此外,他还进一步强调:“思想自由流动的其他障碍也可能减缓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
科技园搭建两国科技合作桥梁
当被问到两国未来打算在哪些科技领域重点开展合作时,阿劳若参赞说:“计划开展新合作的一个领域是‘科技园’。巴西和中国决定在这一领域,在金砖国家的框架下,开展双边合作,以促进两国的科技合作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据阿劳若参赞介绍,在2017年7月于杭州举行的第五届金砖国家科技与创新部长级会议上,金砖国家通过了《2017—2020年金砖国家创新与合作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鼓励开展金砖国家科技园区合作,建立园区合作定期交流机制,以创新驱动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该行动计划的决定之一是“创建由科技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中小企业组成的网络,因为,创新实际发生在这里”。此外,厦门峰会和约翰内斯堡峰会也强调了科技园区对促进两国科技合作以及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目前,双方科技园区实质性沟通交流活动日益增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就在上个月,来自巴西全国孵化器、加速器和科技园协会(Anprotec)的20名代表组团来到中国,访问了相关政府部门、科技园和商业公司。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11月20日,中国创新生态系统也将访问巴西利亚,讨论金砖国家网络的创建情况。
从研发重点领域和技术优势来看,中国与巴西各有特点,科技合作具有很强互补性,发展潜力巨大,科技合作有望成为助推中巴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民生改善的“新引擎”。
(科技日报北京9月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