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加快建设绿色校园 |
常信院与博众、亨通等企业以及南非地方政府合作设立“常信院南非博众学院” |
江苏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发祥地之一,更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创新、示范区。早在1992年,国家教委就与江苏省政府在苏南地区进行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改革试验,同时开展农科教结合、普职成统筹,建立农村职教网络;2011年,在全国率先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加速建立产教协同发展体制,职业院校与产业园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持续不断的体制创新,为江苏职业教育注入了生机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江苏省赋予“常州大学城”创一流职业教育品牌的定位,常州职业教育勇立潮头,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示范性探索,服务于地方支柱产业,办学育人更接“地气”,整体功能发挥更全面,常州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经验也成为全国职业教育的典范。
抢抓机遇 先行先试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常信院)党委书记王丹中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职业教育改革是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等教育调整,到九十年代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到本世纪加快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可以说,常信院的这‘一滴水’,映照出整个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巨大的光辉。常信院2017年的毕业生有87.04%在江苏就业,在常州地区就业的比例高达54%。”
常信院作为全国首家、江苏唯一信息类国家示范院校,如今又成功创建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多年来,学校在不同时期抢抓机遇、先行先试,已成为了中国高职教育“常州模式”的实践者与引领者,是中国现代高职院校发展的缩影,贡献了信息类高职院校发展的“常信方案”。
在王丹中眼里,学校抓住了三次重要的发展机遇:一是1980年的“民转公”,设立常州无线电工业学校;二是2000年的“中升高”,中专校整合职工大学,升格成常信院,成为全省首个信息类高职院校;三是2010年的“国示范”,通过财政部、教育部验收,成为国家百所示范校之一。
常信院校长周勇说:“学院发展带来的一切巨变,缘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职业教育各项改革政策的激励,缘于学院坚持秉承‘立足信息产业,培养信息人才,服务信息社会’的办学理念,缘于学院不断深化‘校企互动、产教融合’办学模式的改革。”
周勇如此说,不是没有依据。多年来,常信院紧紧围绕长江三角洲快速发展的经济建设需求着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实施内涵提升、人才强校、对外开放等多重发展战略,大力引进和培养各类高层次人才,全面建设校企联盟,深入进行“订单培养”“双主体学院”“杰出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等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形成了信息产业园校企合作新模式、杰出人才分类培养新机制、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新生态、智慧教育建设应用新范式。
常信院以立德树人为第一要务,构建全员参与、全院协同、全程融合的“大思政”工作体系和“全人化”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依托“职业情境、项目主导”“产品导向、项目递进”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改革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化学分制改革,增强学生课程选修的自主性,增强学分获取途径的灵活性;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实施“专业导师制计划”,为学生的学习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全面指导与帮助;实施多元教学评价制度,建立行业、企业和社会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常信院注重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开展案例教学、项目化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教学模式改革;发挥学院信息技术优势,打造集专业、课程、资源库为一体的网络学习平台;以“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为基础,实现教学模式、学习模式创新;开设“虚拟第三学期”“网上预科”,实施“慕课学习”“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模式改革;以软件技术专业、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等国家教学资源库为代表,形成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标准和范式并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经过多年努力,学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三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三项。
对接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品牌专业。这是常信院主动适应国家产业发展、经济发展需求的一个体现。学校确立“扬优、扶新、集群”专业建设理念,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国家重点专业建设为基础,建设了以信息技术为特色的7个专业群,建有国家重点专业8个、国家级实训基地4个。近两年,新增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新增省级品牌专业2个、高水平骨干专业5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2个;建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立项建设省级在线开放课程6门。
“我们还坚持‘开放、合作、共赢’的国际化办学理念,与13个国家及地区的20多家学校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设立老挝新东盟教育中心;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拓展留学生培养渠道;创新南非教育合作,成功实施教师学生项目,并成功承办教育部中国—南非职业教育合作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磋商会。”周勇说。
搭建平台 产教融合
日前,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正式发布《2018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常州信息职业技术续约案入选2017年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2017年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
2017年,学校以科技管理体制综合改革为突破口,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得授权专利数量404件,其中发明专利46件,成功转化科技成果7项,其中“基于热流道阀式浇注的塑料检查井高精密注塑成型”为合作企业新增利税3亿元,完成各类社会培训总计49900人日。
在国际影响力方面,学校积极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国际化和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发展要求,与10多个国家(地区)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建有1个海外教育机构,开办2个中外合作专业,引进32项境外教学资源,每年选派29名师生赴境外学习研修,在校留学生规模达259人。
除此之外,今年围绕江苏“十三五”规划提出建设“智慧江苏”、常州打造中国智能制造示范名城,常信院携手德国西门子数字化工厂集团公司等中外知名企业,共同打造的兼具教学、科研、服务、生产于一体的“智能工厂”产教融合综合实践平台。
“该平台总投资2.25亿元,规划建筑面积为2.45万平方米,包括综合实训楼和厂房,预计2020年全部投入使用。我们的智能工厂,将采用‘4+1’的设计结构。这里的‘4’指的是单元实训中心、多技术与多专业融合实训中心、实体工厂,以及大数据管理中心。另外一个‘1’,就是我们与西门子合作的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智能工厂项目负责人、常信院机电工程学院院长薛苏云说。
薛苏云介绍,智能工厂的单元实训中心是根据智能制造所需的核心技术设立的。目前已确定将有针对性地设置35个单元实训中心。学生进驻单元实训中心后,既可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也可以获得有针对性的技能训练。其中,多技术与多专业融合实训中心,则是在单元实训中心的基础上,结合技术实际应用的需要,以及企业多复合型人才的实际需求而设置的。
“以工业机器人为例,机器人在生产过程中是如何与其他自动化设施进行集成的?机器人的抓手设计需要哪些机械学知识?这需要学生们拥有跨专业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多技术与多专业融合实训中心就为他们提供了打通专业壁垒、锻炼综合能力的实践平台。”薛苏云说。
此外,智能工厂还将打造大数据中心与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前者将搜集智能工厂运转过程中产出的所有数据,通过数据管理与挖掘,推动教学与生产。后者一方面将利用西门子的技术,构建智能制造能力展示中心;另一方面还将建造专业实验室,帮助智能制造相关企业进行技术研发与转化。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会成立行业研究中心,为制造企业的智能化升级、改进与转型,提供解决方案。”薛苏云说,建成后,该平台将集智能制造领域高技能人才培养、科研与创新、培训与认证服务、文化展示与体验于一体,在为中小型制造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同时,针对制造业智能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对教师、学生、企业员工进行全方位培训。
“今年,我们将加快‘智能工厂’创新实践平台建设,建成省级智能制造培训中心、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和技术研发中心,发挥面向区域智能制造的教学、科研、服务与生产全要素支撑作用,为江苏智能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卓越人才。”周勇称。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