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21日 星期五
惩处措施没有威慑力,不端行为如何尽绝

    “这些人人皆知的‘高压线’,为何这么多人排着队去触摸?个中原因很多,如诚信教育的缺失、科研氛围不浓等,但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对学术不端的查处力度不够大、处置的办法不够严,没有形成强大的震慑力。”

龙跃梅

    “5年发表文章约800篇,上了百余种学术期刊”“涵盖物流、经济、美学、心理学、电影等多个领域”……2016年,多家媒体报道了“论文大神”董鹏的学术不端事件,并在学术界引起不小震动。然而,时隔2年后,当初被媒体打假的董鹏还有过百篇署名论文在知网、万方数据可供查阅下载。

    董鹏的学术不端行为证据确凿、事实非常清楚,成为一段时间社会的舆论事件,引发从政府到民间的广泛讨论,也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共识。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董鹏的百篇署名论文依然稳坐泰山、岿然不动,还可供查阅下载,不得不让人叹息和无奈。

    董鹏并非个案。在科学研究浮躁化、功利化的今天,学术不端行为还时有发生、屡见报端、屡禁不止。这些人人皆知的“高压线”,为何这么多人排着队去触摸?笔者认为,个中原因很多,如诚信教育的缺失、科研氛围不浓等,但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对学术不端的查处力度不够大、处置的办法不够严,没有形成强大的震慑力。

    一些人之所以选择走学术不端之路,原因就是成功了万事大吉,收获的“效益”非常之高;发现了损失不大,大不了从头开始。可以设想,一旦通过“走捷径”成功了,可以减少多则几十年,少则几年的奋斗时间,职位、帽子通通都有了,各种名利源源不断,虚拟的尊严和现实的利益款款而来。就算“走捷径”被发现,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之下,学术不端者所在单位秉持“家丑不外扬”的想法,一般都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不了了之,对个人的未来发展也没什么大的影响。

    要彻底整治学术不端行为,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这种惩罚不只是影响个人的一下子、一阵子,更要影响个人的一辈子,让学术不端者无法承受这沉重的代价。现阶段,尤其要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抓出一批反面典型,并将这些案例公之于世,使之成为“过街老鼠”,在社会上形成强大的威慑力,从而让一些投机者彻底死了“走捷径”这条心,让一些埋头钻研的科研人员更加坚定信心、阔步前行。

    治理学术不端的行为,短期内需要采取“重典”,加大惩罚力度,形成强大的震慑力,让大家不敢踩这条红线。从长远和根本来说,还要加强社会的诚信教育,让科研诚信成为一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时刻刻展现出威力,成为全社会普遍坚守的底线。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