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翻译”产品代替同声传译员和速记员、中低压碳化硅(SiC)材料帮助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难题、三基色激光投影仪为影院观众呈现惊艳视觉效果……在9月19日—23日举行的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科技部围绕“智能信息与绿色材料”主题,携信息和材料领域的高新技术成果亮相“创新科技馆”。前期,展区共征集了72项具有代表性和展示性强的高新技术成果,其中重点研发计划37项,863计划35项。至此,科技部已连续17年在工博会设立展区,成为宣传展示国家科技计划成果的窗口。
据悉,科技部展区在信息领域确定了大数据与人机交互、地球观测与导航等7个展览单元,在材料领域分为第三代半导体与半导体照明、新型显示等10个展览单元。展区现场还设置了相关项目的观众体验区,同时利用中心活动舞台,设立相关领域最新进展解读、最新成果发布等活动。
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世界,智能语音将成为未来人机交互最重要的入口之一。多次服务国际会议的“讯飞听见”和讯飞翻译机2.0让科大讯飞上升到了“国家高度”。前者,不需要人工,就能够实时自动生成字幕,正确率在95%左右;后者已经能够快速、准确地实现中文和33种语言的即时互译,还支持11种语言的拍照翻译和四川话、东北话、河南话、粤语4种方言翻译。此次获得工博会金奖的“讯飞听见”,是全球首款中文语音实时转写和多语种实时翻译系统,已在全国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等重要场合单位得到广泛应用。
相较于科大讯飞体积小又轻便的展品,一款测量小车则显得较为“稳重”。由轨距、POS等测量装置与机身棱镜及工控机组成,小车上还有一处白色椭圆状的北斗卫星天线。据了解,这款高精度铁路几何状态测量小车,能够快速检测高铁铁路形变,将传统8小时1公里的检测速度提高到1小时10—20公里。所运用的协同精密定位技术,是科技部“十三五”期间布置的重点科技项目,由武汉大学领衔攻关,旨在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依托,建立一个室内外一体化、高精度、服务大众的时空感知新体制。项目重点针对车联网、无人系统等推出了多种多源传感器融合感知的技术装备。现场还展示了他们的高精度导航、规划、控制一体化机器人终端,为服务机器人提供了一颗“强力心脏”,带动导航与位置服务战略新兴产业与人工智能等产业的协同发展。
国家大力推动电动汽车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科技部展区的中低压SiC材料、器件及其在电动汽车充电设备中的应用示范项目,将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难题。据介绍,这款充电桩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SiC材料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领域的应用。项目集合了国内SiC材料、芯片、封装、充电设备领域内优势产学研合作团队,将实现“材料—芯片—模块—充电设备—示范应用”的全产业链创新。通过该项目的支持,我国将进一步推动SiC衬底材料和核心功率芯片的产业自主,显著提高充电桩的高温带载能力和功率密度,充电效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也将节省运行成本。该项目将研制400kW的快速充电桩,也将配合提高电动汽车的充电速度。预计到2021年项目验收时,项目团队将建成SiC材料、器件和应用协同合作的全产业链研发平台以及产业化基地,形成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及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带动新增产值150亿元左右。
在现场,一项先进电子材料展品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明亮、细腻且栩栩如生的投影画面效果,炫酷的深黑色外壳,设计感极强的设备外形……这台标刻着“全色光显”的全LD激光显示投影仪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投影仪的刻板印象。由2名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在激光显示领域取得了多项新的突破。中科大激光显示团队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安徽省重大科技专项、合肥市现代显示技术研究等多个重大项目的研究工作。中国是显示产品的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激光显示是我国极有可能成为“核心竞争力”的技术,中国人看自己激光显示的梦想正在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