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20日 星期四
患者高达3亿 防治心有余力不足
慢性病管理AI可以当帮手

第二看台

本报记者 操秀英

    “今天开始正式加入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队伍,从此告别甜食甜饮,告别美酒佳肴。”最近,收到体检报告书的郭明很无奈在朋友圈发感概。

    与此同时,在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举办的“AI+医疗”战略合作发布会上,瑞金医院与人工智能企业第四范式联合宣布,国内首款基于人工智能(AI)实现的糖尿病及并发症管理产品“瑞宁知糖”正式问世,可预判人们未来3年罹患糖尿病及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等代谢疾病的潜在风险,并提供专业评估报告及个性化干预方案。这个消息引起了不少慢病患者的关注。

    那么,我国慢性病预防和治疗情况如何,当AI进入慢性病管理,会带来哪些变化?

    慢性病致死率居高不下

    卫生部与WHO此前发布的《中国慢性病报告》显示,慢性病正在严重威胁全球人民的健康与生命,慢性病危害80%发生在中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

    相关数据表明,慢性病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类疾病。中国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中国慢病管理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显示,我国现拥有超过3亿的慢病患者群体,慢性病致死人数已占到我国因病死亡人数的80%,慢病管理产生的费用已占到全国疾病总费用的70%。已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若没有强有力的干预措施,慢性病死亡人数还将快速增长。因此,及时发现与早期干预将是防治慢性病工作的重中之重。

    正因此,201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首次以国务院名义印发慢性病防治规划,为今后5—10年做好慢性病防治工作提供了纲领性文件。在《规划》中强调三级预防为主线,强调针对不同人群的防治结合、全程管理策略措施。

    患者日常监控可在家完成

    有专家分析,现阶段慢病管理存在的问题最终还是人的问题,人员配置不足,人员专业性不够导致了慢病患者获得医疗服务途径低效、拥堵或者成本过高的问题,是制约高效优质慢病管理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AI逐步进入慢性病管理领域,并被给予厚望。业内人士分析,慢性病已经得到医生的确诊,病理特征相对集中,日常监控与管理对医院环境的依赖较少。在大多数情况下在大医院确诊病情后,病人完全可以在家中按照医嘱完成健康自检和疾病管理。而AI强大的专业数据、类人的语音交互、“伙伴”式的医疗模式及定制化的服务将发挥极大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生物医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宁光对此表示,医疗资源缺乏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会在慢性病预防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可以用AI来解决。例如,对于糖尿病高风险人群,使用“瑞宁知糖”疾病风险预测功能可提高公众自我预防及疾病重视的意识。此外,基于AI技术的个性化健康方案,可以帮助更多人回归健康。“我们的目标是10年后降低糖尿病发病率1%,降低糖尿病各种并发症患病率10%,第四范式的AI技术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宁光说。

    据了解, 尽管国内外AI巨头也纷纷布局医疗领域,但多受制于AI“命脉”数据在医疗领域的匮乏。在宁光院士带领下,瑞金医院构建了全国最大的代谢性疾病样本库,深入对慢性病患者致病因素、治疗管理等课题研究分析,为我国慢性病医疗研究和防控积累了大量数据。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