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18日 星期二
提升科学素质 应对新时代挑战

本报评论员

    今天,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首次专门为促进公众科学素质召开的高规格、全球性会议,其引发的人们对科学素质问题新一轮的关注、讨论也就不奇怪了。

    其实,全社会对科学素质的讨论还真不少,说得上是隔一段时间就刷新一波。你看,不管是“民科”发现引力波引发全民热议,还是吃绿豆养生的骗局唬得人们团团转;不管是“科学家成功研究出换头术”的谣言过几年就刷屏一次,还是水变油的传闻历经十余年不衰,这些新闻最终的讨论焦点都在公众科学素质的提升上。

    科学素质往小了说,是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往大了说,是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和社会基础,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深厚土壤。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融合交汇,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和挑战已在眼前,我们面对的是新的时代。如何运用科学技术提升人类文明?如何运用创新成果解决现实问题?如何让科技最大程度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驱动力与核心竞争力,都是重中之重的问题。而这一切的基石便是公众科学素质的提高。

    公民的科学素质,既包括必要的科学知识、基本的科学方法,也包括对科学精神的崇尚程度。历史上,我国曾有过公民科学素质非常低的时期,根据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即便到了2005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也只有1.62%。

    令人欣喜的是,随着近年来举国上下的共同努力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实施,这个数据在大幅提升。2010年为3.27%,2018年达到了8.47%。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已经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作为一个人口基数较大的国家,这是了不起的成就。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总体还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较为突出。让公民科学素质整体较高、科学精神真正深入人心、彻底消除非科学现象和问题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近些年,假神医、假专家混迹养生市场轻易骗取群众的信任,也从一个角度反映了我们的科学素质与时代发展需求尚有差距。

    一个具备科学素质的民族,才能应对新时代的挑战。2020年,我国即将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当下,我国正处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意义重大且刻不容缓。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