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06日 星期四
四川绵阳:让国防科技“破墙透绿”玩共享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庆祝改革开放40年

    本报记者 盛 利

    去年1月,四川军民融合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揭牌运行。不同于过去开展仪器共享和检验、检测的“单一模式”,平台从诞生起就专注打造军民融合资源共享“全链条”服务——通过聚集3位院士、180余名专家,整合100余家单位4100多台套高端检测仪器,形成10000余项检测能力,已服务军工单位、高等院校、军民融合企业等用户1100余家。

    成立1年有余,该平台如何让国防“黑科技”走出“深闺”,实现军民科技创新资源共建共享、共通共用?日前,科技日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作为国家科技城,绵阳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一大批国防军工科研院所。中国绵阳研究堆、“神光三号”主机,及超高功率脉冲强流加速器“聚龙一号”等一批大型科学装置,更是令无数“科技粉”如数家珍。

    “然而在军民融合的背景下,一方面国防军工领域大型科学仪器‘藏在深闺’;另一方面众多创新企业在研发过程又缺乏关键试验设备。平台正是为‘破墙透绿’、互利共赢而诞生。”平台运营方总经理陈俊岗说。

    今年7月,从事生物安防报警技术研发的军工企业绵阳安防科技,因新产品研发需要,向平台提出了仪器设备租赁需求。“当时,企业急需某四个型号的大型仪器设备用于新产品检测,但由于所需设备均为进口设备且价格高昂,因此希望通过平台进行资源匹配。”董事长孙建华说,经过平台对接企业很快找到成都厚朴检测技术公司,并达成明确合作意向。

    类似提升仪器设备利用率、降低研发成本的案例,仅是平台职能的“冰山一角”。

    “更重要的是,通过仪器共享能够开启一扇军民融合的‘窗口’。”陈俊岗说,创新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是过去军民融合的一道“坎”,但有了设备共享“做媒”,双方深度融合则“顺水推舟”。

    今年6月,平台收到了国防科研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所的检测服务需求,需要测量实验中声学传感器的频谱曲线。平台通过系统检索和精准对接,为其匹配了四川卓尔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双方在接洽中,很快完成了从需求对接到方案讨论,再到样品送检的“快步走”,并转入军民协同创新合作新阶段。

    “通过这次接触,双方起码知道对方有怎样的能力、有什么需求,下一步无论是检验检测还是技术研发合作,都有了良好开端。”陈俊岗说,目前平台已具备了重大仪器联合攻关、委托定制研发等仪器开发,融资租赁、抵押等仪器金融服务等综合军民融合服务能力。而截至上月底,平台已累计完成3500余单涉及军地协同创新的相关服务,其中26项已经促成了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

    “提高仪器设备利用效率,缓解国防科研资源高占用和民用领域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为构建军民融合资源共享体系趟出了一条新路。”四川军民融合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西南科技大学教授张勇评价认为,通过在仪器资源持有方和需求方之间搭建桥梁,集合仪器共享方、检测服务方、科技金融机构多方资源,实现精准对接,有助于促进军民科技资源共享和成果转移转化。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