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
第二看台
湖北省近日出台了《湖北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以下简称《举措》),就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进行了部署。据公开信息显示,“十大战略性举措”共涉及58个重大事项、91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1.3万亿元。
湖北将如何提升产业绿色化水平促进转型发展?实施园区循环发展引领行动、开展绿色发展示范如何落地?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交易平台发展,又有哪些举措?科技日报记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采访。
“五度”标准 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提升产业绿色化水平,是我省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湖北省发改委副主任曹松表示,按照《举措》要求,湖北省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新材料、绿色低碳、数字创意六大产业16个高端细分领域,深入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开展智能制造新模式试点示范工程,加快“楚天云”和工业云平台建设,实施“万企上云”工程,促进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绿色经济发展,力争六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之和突破3万亿元。
据湖北省发改委介绍,“十大战略性举措”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总基调,重点谋划纳入了一批具有绿色发展特色的重大事项和重大项目。在重大项目的选择上,确保科技高度、投资强度、绿色程度、产业链长度、项目深度“五度”的标准,增强湖北省产业和区域竞争力。按照规划,湖北省力争到2020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7%以上;产业绿色化水平显著提升,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进一步下降;绿色产业快速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
12英寸先进半导体存储器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一期工程、京东方武汉10.5代线项目、华星光电显示面板项目、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随着19个重大项目的加快建设,湖北正努力促进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使绿色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国际竞争的新优势。
脱胎换骨 推动园区循环化转型
炎炎夏日,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一批转型升级项目正加紧施工。临江一公里范围内的厂房早已拆除,取而代之的是近千米的滨江绿地。
“我们将规划投资30亿元,稳步推进‘治污、搬迁、技改、转型、复绿’五大工程,争做长江大保护的推动者和绿色转型发展的引领者。”兴发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该企业已规划总投资超过10亿元进行技术改造,项目完成后,将大幅减少“三废”排放,特别是将有效解决异味污染。
此次《举措》还提出,将在园区循环发展上发力。实施园区循环发展引领行动,主要包括建立循环经济统计评价考核机制1个重大事项,以及国家级、省级示范试点园区循环化改造等6个重大项目,总投资334亿元。据湖北省发改委介绍,目前湖北全省拥有国家级开发区20家、省级开发区83家,力争到2020年,推动75%的国家级开发区和50%的省级开发区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
如今,宜昌沿江一公里内化工企业正迁往离长江较远的专业化工园区,脱胎换骨后再重新开张,并向绿色化、循环化、高端化转型;荆州则果断放弃高污染、高耗能项目,将传统印染企业纳入园区集中管理、统一处理,实现达标排放。
资源引导 浇灌特色金融活水
绿色经济生根壮大,得有金融活水的浇灌。此次《举措》要求,加大绿色金融创新力度,改进完善绿色金融服务,构建具有湖北特色的绿色金融体系。
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在金融经营活动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及环境污染治理,通过引导社会经济资源,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副行长宋军介绍,该行联合省政府金融办、湖北银监局、湖北证监局、湖北保监局于今年7月12日出台了《关于创新绿色金融,支持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省绿色信贷余额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超过200亿元,绿色企业上市融资规模突破20亿元,绿色资产证券化规模快速提升;绿色保险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保险资金的覆盖面不断扩大。
截至2018年6月末,邮储银行湖北分行长江经济带建设项目贷款余额288亿元,比年初增长近33亿元。其中,绿色信贷项目22个,余额比年初增长42%。
此外,湖北省将支持银行和企业发行绿色债券,推动绿色环保企业直接融资,充实长江产业基金,强化对种子期、初创型绿色小微企业的投入,降低绿色小微企业融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