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04日 星期二
期待天文学领域深度合作
——访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科技参赞邦乔安
CSIRO为中国的FAST研发了一种高灵敏度的19波束接收机,于去年12月交付中国,今年年初安装在FAST上。
上图 19波束接收机研制团队。
左图 接收机内部的19个喇叭接收单元。图片来自网络

    改革开放40周年——国外看中国科技⑨

    本报记者 刘 霞

    上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和中国拉开了科研合作的大幕。2001年,澳中科研基金(ACSRF)和科技合作专项基金启动;2016年,中国的“火炬计划”漂洋过海,花落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2018年,澳大利亚研制的灵敏接收器安装在中国新近竣工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上……

    近日,澳大利亚大使馆科技参赞邦乔安女士(Joanna Bunting)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说:“澳大利亚和中国都将科技创新视为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两国研究人员和企业在多个领域开展了互惠互利的合作,展现出勃勃生机。澳中科技合作渐入佳境,未来可进一步加强天文学等领域的深度合作。”

    澳中科技合作硕果累累

    据邦乔安参赞介绍,上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著名射电天文学家韦伯·诺曼·克里斯琴森与中国科学院开始合作,种下澳中科技合作的“小树苗”,50多年来,澳中科技合作发展态势良好,结出了累累硕果。

    其中,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与中国的合作已有40多年历史,中国科学院是其最长期的合作伙伴。2016年,CSIRO与中国的研究所共同出版了498份联合出版物;2017年,CSIRO有325人次访问中国。CSIRO还为FAST研发了一种高灵敏度的19波束接收机,以扩大视野并加快其运行,该仪器于去年12月交付中国,今年年初安装在FAST上。

    另外,自2001年以来,通过澳中科研基金(ACSRF)和科技合作专项基金,两国政府支持了200多个联合研究中心、专题讨论会和各种学科的研讨会。ACSRF—联合研究中心(JRC)也使两国研究人员能接触世界一流的专业技能、基础设施和相关领域的知识。

    例如,中澳未来乳品制造联合研究中心是一个虚拟中心,它将澳大利亚和中国的研究机构联系起来,开展乳制品制造领域的相关研究活动。

    火炬创新园成澳中科创合作窗口

    在采访中,邦乔安参赞对中国科技部的“火炬”计划赞誉有加。她说:“在促进研究商业化以及技术发展方面,‘火炬’计划极富创新意识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中国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建立的火炬创新园也是中澳近年来科创合作的典范之一。”

    2016年4月14日,澳大利亚时任总理马尔科姆·特恩布尔和中国总理李克强在北京见证了新南威尔士大学火炬创新园谅解备忘录的签署仪式。特恩布尔也于同年8月7日在新南威尔士大学发表了有关澳中合作的重要讲话,强调这种合作的重要意义。

    邦乔安参赞指出:“火炬创新园将成为创业和创新的首选目的地,成为展示中国和澳大利亚在三个特定科技领域——能源和环境、先进材料和生物技术开展密切合作的窗口。火炬创新园等协作举措也是澳大利亚建立与中国双边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邦乔安参赞表示,澳大利亚将中国视为可以合作以应对共同挑战,并实现互利共赢的伙伴。

    2017年3月,在中国总理李克强访问澳大利亚期间,两国总理宣布建立中澳创新对话机制。

    目前,澳大利亚工业、创新和科技部正在与中国科技部合作,以建立对话。对话将促进两国进一步加强了解,并为企业提供参与机会,以确保参与各方的利益得到保证。

    未来可进一步加强天文学领域合作

    邦乔安参赞表示,澳大利亚和中国有很多极富才华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两国都位列《2018年世界经济论坛全球创新指数》前20名。每天,两国的科学家们都在殚精竭虑挖掘下一个突破性的发现,这些发现可能会改变我们未来的生活、工作和生产经营方式。但是,单凭一个国家或一部分力量很难实现上述伟大的夙愿。如果两国想要保持在技术发展和进步的最前列,我们必须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两国之间也可以进一步加强合作。

    邦乔安参赞说:“中澳两国可以加深合作的一个领域实际上是我们最古老的合作领域——射电天文学领域。澳大利亚和中国将继续在天文学领域开展合作,我们正在共同开展国际平方公里阵列(SKA)天文学项目。中国科学家和工业界在实现SKA项目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构建SKA中期天线模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期待在南非进行的测试结果。”

    邦乔安参赞进一步表示:“澳大利亚打算今年晚些时候在罗马举行SKA公约签署仪式。公约是一份条约文件,将成为新的政府间组织未来管理SKA项目的基础。我们希望中国能与我们一起在该仪式上签署该公约。”

    此外,澳中有可能建立联合SKA区域数据中心,届时,两国在数据管理技术方面的合作可让双方都受益。

    邦乔安参赞最后强调说,我们期待未来更进一步合作的开展,例如澳中创新对话等,这将促进两国政府机构、企业和研究部门代表之间的意见交流和观点碰撞,为创新激发新的灵感和火花。(科技日报北京9月3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