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04日 星期二
数字经济与工业制造融合,还有这些难题待解
本报记者 雍 黎 实习生 王 珂

    第二看台

    网上购物、扫码支付、网上政务……这些数字经济在商贸、物流、交通、金融、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已为人们熟悉,不过,中科院院士怀进鹏表示,数字经济在中国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应该转到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方面,特别是集中到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上来,不断地从消费型互联网经济进入制造业实体数字经济。

    对此,在近日由中国科协工业和信息化部、全国工商联、重庆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数字经济百人会上,来自国内外科技、产业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针对数字经济与工业制造融合的难题展开了深度讨论。

    大数据支撑能力仍显不足

    “数字经济,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产生的新的经济形态。”工信部原部长、中国数字经济百人会顾问李毅中说,当前,数字经济首先在商贸、物流、金融、社会服务等领域取得了成功,但在工业制造业领域,深度融合显得难度很大。

    李毅中认为,首先是大数据支撑能力还不足,需要加强自主创新。目前,中国的不少核心技术、关键技术还受制于人,产品结构处于中低端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因此要强化攻关,尽快地突破。同时,一些企业还没有建立数字化转型意识,大数据应用深度不够,需要加强引导和支持。

    李毅中表示,如何保护商业秘密也是一大难题。数据的高度集中也意味着风险的集聚,如果发生问题甚至会涉及到国家安全。他建议要研究如何保障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在健全网络信息安全的同时健全法规、法律,制定细则、办法和司法解释。还应该促进行业自律,对违法行为强化惩戒。

    推动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中国目前数字化竞争力度还低于国家竞争力在世界上的排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中国电子学会名誉副理事长邬贺铨对比了世界上不同组织对数字经济的发展情况后表示,目前,中国面向消费的数字化转型走在前列,但经济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仍然滞后。

    对于数字经济的发展,我国投入和产出增长较快,但软环境还有不少差距,需要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创新特别是核心技术的创新将决定数字中国发展的未来之路。”邬贺铨表示,财富500强的榜上企业要花20年才能达到10亿美元的市值,但是中国的类似企业平均只要4—6年就能达到市值10亿美元。美国的企业主要是靠技术创新,中国的企业则主要是双元模式创新,两者之间差别很大。

    专家介绍,双元创新理论将创新分为开发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开发式创新是指现有知识的利用、现有技术的完善与现有产品性能的改进,一般具有渐进性;而探索式创新是指新知识的探索、新技术的开发、全新产品的设计,一般具有突破性。有效的创新需要平衡开发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即“双元”均衡创新。专家表示,双元模式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中国企业的快速发展。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松认为,下一个10年信息技术不再是为了解决生活和社会的问题,而是创造智能化的经济。

    工业互联网发展应符合软件规律

    对于传统企业如何破解行业重构困局,德勤全球副主席、德勤中国主席蔡永忠表示,数字化时代,企业特别是传统企业,要在劳动力结构、商业模式、产业链上下游关系等方面,积极运用新技术手段。

    不过,他并不认同企业在数字变革过程当中“数字化万能”“移动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的思维。他建议行业变革中,企业转型的策略要随着不同情况改变,从大处着想,小处着手,快速推进,才可以在数字经济下完成变革。

    “当我们还在争论工业互联网是姓工业还是姓互联网时,国外提出首先它是一个软件。”全球领先的企业应用软件解决方案供应商思爱普(SAP)副总裁兼首席数字官彭俊松则表示,从全球角度看,无论是传统工业领域还是整个企业的应用市场,工业互联网的竞争焦点最终将会集中在基于公有云的软件即服务(SaaS)系统上。对此,不应该把工业互联网和传统的信息化建设完全割裂开来,而是应该借数字化的浪潮将两者融合。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