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达人
位于长白山南麓鸭绿江上游的吉林省长白县,由于地处偏远,产业结构单一,多年来考学出去的孩子很少往回走,更别提创业了。然而在马路沟镇,有一个叫张金朋的年轻人,研究生毕业竟然回到了家乡创业,还干起了农活。
今年是张金朋返乡创业的第三年,一身布衣、扛着麻袋给货车装车,乍看上去和同村农民没什么区别,这就是他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别看他个子不高,但是干起活来却是一点不含糊。眼下,每天装车的一包包货物就是张金朋的得意之作——玉木耳。
2015年,还是吉林农业大学研究生的他,得知学校刚刚培育出一个新的菌种玉木耳,正在寻求社会合作实现量产。怀揣创业梦想的张金朋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和市场调研,发现和普通黑木耳相比玉木耳不仅通体白玉色,而且营养价值极高,未来市场前景巨大,于是他产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
“最主要的是这个项目特别适合在家乡发展。”张金朋说,“长白县这里昼夜温差大,环境也好,92%的森林覆盖率在全国也是数得上的。林下经济或者是农业经济食用菌,特别适合这儿。”
2016年,张金朋研究生毕业,在同学们还在选择就业岗位的时候,他早已带着项目回到长白县马路沟镇,成立了长白县钰桂源农业发展公司,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经过多方筹措,同年4月,一座总面积达1200平方米的3个标准化大棚就拔地而起。为了准确掌握栽培技术,张金朋吃住在棚里,把自己的理论知识与操作实际相结合,反复摸索,当年便实现了年产玉木耳干货1万斤。
创业以来,张金朋的玉木耳大棚虽然种植面积没有再扩大,但是收入却翻了一番,张金朋乐呵呵地说:“因为销量不错,去年还是到处推货,今年却是别人上我们这来取货,市场上逐渐有了认可度,我们的收入自然而然也跟着上去了。”
初步创业成功的张金朋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把心思放在了大家都在关心的扶贫上来。他把公司的一栋菌棚和6000棒菌棒无偿提供给了十九道沟村的19户贫困户,将产值收入的90%平均分发给贫困户,其余10%按照“多劳多得”原则统一分发给参与种植的贫困户,这样算下来,全村贫困户人均增收就达到了1500元以上。
十九道沟村的孙桂华就是这个大棚的受益者,一个月下来能有两千多块钱的收入。孙桂华说:“每天在这干活10个小时能赚差不多80块钱,这在以前可真是想都不敢想。”
张金朋说,为了打造长白山食用菌第一品牌,当地政府又支持投资了3000万元,建设了食用菌加工综合楼、10个标准化种植棚和6个暖棚,预计今年底项目投产后,每年可以生产300万棒菌棒,“到时候我们就能成为长白山地区最大的食用菌综合加工基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