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8月31日 星期五
滴滴应对危机 不升级技术就不是真正道歉
王石川

    “‘安全’是第一要务,程维一再如此强调。但是,安全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滴滴的问题并不难发现。从技术防范看,滴滴完全有能力做好。只要以乘客为中心,在制度设计上力求严谨,不留盲区、不存漏洞、不玩把戏即可。”

    一向高歌猛进的滴滴公司,如今正处于至暗时刻。3个多月前,郑州空姐李某搭乘滴滴顺风车被司机残害身亡。如今又现惨剧——8月24日,浙江乐清一位20岁女孩乘坐滴滴顺风车不幸遇害身亡。消息传出,滴滴更遭千夫所指,一时间陷入“全民打滴”的舆论漩涡。

    道歉必不可少。日前,滴滴出行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程维和滴滴出行总裁柳青联合发出致歉信。通读全文,可感受到两人不无诚意。问题是,这一姗姗来迟的道歉能够赢得公众理解,特别是受害者家属的原谅吗?

    什么是最好的道歉?倾尽全力避免悲剧重演。从技术因素看,避免乘客成为顺风车司机的“猎物”,起码离不开两个层面的制度设计。一个层面是,在司机接单前,最大程度保障乘客的信息安全,既不透露乘客性别,也不透露乘客颜值,更不透露乘客习性、爱好等。

    这一点特别重要。究其因,一些司机开顺风车的主要目的就是猎艳。而掌握了一览无余的女乘客信息后,他们便可有选择地预谋,开始进一步的行动。郑州空姐事件后,就有滴滴司机提供了一些对顺风车乘客的评论页,内容不堪入目,而这个评论页只有司机可以看到。一定程度上说,一些滴滴顺风车司机利用信息不对称把女乘客当成了狎昵对象。

    另一个层面是,当乘客遇到危险,可即时启动报警机制,以最大程度保护自身安全。这就是公众一直呼吁的“一键报警”机制。7月11日,滴滴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于当月初上线了一系列与安全相关的功能,其中最受网友关注的就是“紧急求助”功能。滴滴称,会依据网友的投票结果以及方案的可操作性对“紧急求助”功能进行优化。

    但讽刺的是,经用户体验方知,滴滴打车平台中“紧急求助”并未直接显示,用户需要点击“更多操作”方能进入到“紧急求助”页面。有个令人愤怒的细节是,乐清事件中,警方接到报警后多次向滴滴索取司机信息,两次被拒。

    郑州空姐事件后,滴滴迫于舆论压力,在整改措施中提到一条,将乘客的个人信息,由默认公开变为默认关闭,不让司机看到乘客的性别,年龄,职业和容貌。可是,风声一过,滴滴又将乘客个人信息重新开放,直至此次事件发生。

    滴滴公司这是唱的哪一出?答案并不难寻找。时任顺风车事业部负责人的黄洁莉此前说过,“和出租车、专车、快车不一样,顺风车在政策方面有多项利好,而独有的社交性还能为这一业务加分。”“这是从来没有存在过的一个场景,就像咖啡馆、酒吧一样,私家车也能成为一个半公开、半私密的社交空间。这是一个非常有未来感、非常sexy的场景。”

    原来如此!问题是,这样一来,滴滴顺风车岂不成了教唆犯罪的平台?这样一来,置乘客权益于何地?这样一来,乘客安全还有何基本保障?

    在滴滴,“安全”是第一要务,程维一再如此强调。但是,安全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滴滴的问题并不难发现。从技术防范看,滴滴完全有能力做好。只要以乘客为中心,在制度设计上力求严谨,不留盲区、不存漏洞、不玩把戏即可。正如在道歉信中所称,“安全产品整体功能升级,优化紧急求助、行程分享等功能。对于人身安全的客服投诉问题,我们会采取三方连线拨打110的方式,确保第一时间将相关信息给到警方”。

    风口,常与风险相伴。这几年滴滴攻城略地,体量越来越大,责任心也大了吗?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能让乘客更放心吗?如果继续以规模和增长作为公司发展的衡量尺度,而不是以安全作为核心的考核指标,恐怕就不可能走出危机,也无法赢得公众信赖,那么等待滴滴的也许就是暗淡的前景。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