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8月21日 星期二
让区块链告别非理性繁荣
——理性认识区块链系列报道之三

    本报记者 张佳星

    写一份白皮书,发行一套代币,再让媒体造势拉盘,交易所里挂几天就能集资千万元。

    这条ICO“套路”一本万利,据称曾帮一些基金获得高达80倍的赢利。“ICO”是币圈里对募集资金的特指,通过发行虚拟货币而获得投资。“疯狂时,ICO一周内就可完成集资,而正规集资要经过种子轮、天使轮、Pre-A、A、B……等规范严格的多轮融资才能获得。”8月20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区块链主管卿苏德博士向科技日报记者爆料。

    集资后就要“割韭菜”,主力离场,代币大跌。“反应代币价格的曲线图,经常出现断崖式下跌,那时主力已经离场,来不及跑的散户损失惨重。”业内分析人士岑义涛介绍,就在一个月前,一路只涨不跌的ARP币(一种代币名称)几分钟内下跌85%,被业内称为“年度最佳割韭菜”套路。

    “套路”明显,却阻不住过去几年人们前赴后继用真金白银投资名头繁多的虚拟货币。甚至在2017年9月,我国宣布关闭中国境内所有虚拟货币交易所后,竟然还出现了一个反弹小高潮,直至近期监管效果凸显,多个币种跌破发行价,疯狂才渐歇。

    利益驱使,“黑手”虚妄推高

    卿苏德讲述了曾经出现在产业圈的怪状——2017年底,一些企业家忙着更改国籍,到国外发行虚拟货币。他解释,那时银根紧缩、融资困难,一些企业发现发行代币、进行融资很有市场,但我国关闭了交易所,于是企业家为了到国外发行虚拟货币而更改国籍。

    彼时,网上甚至出现了“10分钟搞定区块链项目代币发行”等教程,手把手教人们如何发行代币圈钱。

    对于既得利益者,维持比特币以及区块链的“神话”百利而无一害。

    他们的手段之一是宣扬“暴富幻想”。“比特币从诞生到最高点,涨了2700多万倍。”卿苏德表示,与现实结合的幻想唤醒了很多人投机的欲望,利润越大人越会失去理性,他还遇到投资者说“赔了就当打水漂”。

    手段之二是对区块链去中心化、可追溯、不可篡改等特性的持续宣扬。2016年、2017年,权威信息分析公司Gartner的报告显示区块链处在膨胀期,而2018年2月,Gartner的最新报告称,区块链目前属于非理性繁荣阶段,币圈过于膨胀。

    从“程序猿”到广场舞大妈,众人拥趸

    走进币圈的,大致分为3个层级——玩比特币、以太坊等“正品”的;玩各个企业发行的代币等“仿品”的;参与到虚拟货币、区块链不沾边的传销活动中的。 

    程序员或投资人是前两者的主要玩家,而后者的参与者多为对区块链技术一无所知的群体。

    例如,花1000块买个价值几十块的手环,带着它走路获得工作量证明,工作量可到某网站换积分,然后用积分兑换一些伪劣商品。

    “有时甚至连手环等实物都没有,只换得一份‘空气币’的购买合同。”岑义涛说,在传销组织营造的环境下,人们的投机和从众心理被无限放大,很容易掏钱买单。

    “据我们了解,易租宝的原班人马很多都转到以区块链为噱头的传销活动中了。”卿苏德表示,很多二三线城市的老年人成为受害者。

    购买比特币或者代币都需要一些技术知识,“大妈们”参与的大多是与区块链不沾边的非法集资。“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比特币、区块链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买的项目是做什么的。”卿苏德表示,跟风的原因就是想赚钱。

    “国外大多数人有较成熟的资产配置理念,对于财产有科学的分配观念,多少用于消费、多少用于保险等已经成型于固有观念中。”岑义涛表示,而在我国,大多数人缺乏理性的资产配置观,而更喜欢投机。

    媒体不负责任的言论是推波助澜

    “有媒体上午发假新闻为某币造势,下午就辟谣,自己也不损失什么,但拉盘的效果已经有了。”卿苏德说,虚拟货币的疯狂,与一些不负责任的网络媒体脱不了干系。

    为了造势、拉盘,代币发行方会专门投资行业媒体,操纵发声。Gartner提供的一份资料表明,中国区块链部署和主动试点数量远低于媒体报道。文中写道:“基于媒体评论等信息,很多领导者认为区块链已经实现了企业层面的部署,并开始变革。事实却是,还没有一个区块链平台达到Gartner对于生产型平台期待的标准。”

    可见,媒体的热炒以及不负责任的言论影响了整个社会对区块链的判断。

    为了让区块链落地告别虚妄、投机和假新闻,近日业内百余家单位联合启动“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卿苏德介绍:“我们正在和新华网深度合作,成立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媒体特设组,加强整个区块链媒体行业的激浊扬清,拒绝用假消息为币值拉盘,以营造风清气正的区块链发展环境。”(科技日报北京8月20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