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8月20日 星期一
既给“面子” 也给“里子”
青岛李沧区院士项目开花结果

    本报记者 王建高 通 讯 员 孙丽云 许梦婷

    既给院士荣誉的“面子”,服务的“里子”也不缺位,青岛李沧以院士产业引领为鲜明特色的创新型经济与高端科技创新产业化平台释放出源源不断的活力。

    8月16日—18日,第二届海外院士青岛行暨青岛国际院士论坛活动举行,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109名院士参会,其中49名院士与青岛市李沧区签约全职;218家企业及金融机构参会,53家达成合作意向;106所高校、科研机构参会,其中41所与青岛国际院士港签约。

    青岛市李沧区委书记王希静介绍,青岛国际院士港连续举办两届“海外院士青岛行”活动,打造院士技术成果发布、交流、推介、交易于一体的国际院士技术论坛,让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在这里形成思想碰撞交流的磁场,探索创造“院士硅谷”模式,培育构筑院士生态体系和经济成长体系。

    初步促成院士构成“三三制”格局

    入驻院士港以来,我国著名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寿桓研发团队在脆性材料加工等方面多点发力,特别是在OLED先进显示装备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从实验室到产业化,从选院士和产业布局开始,就考虑产业化和应用前景,院士项目研究以问题为导向、成果以市场为导向。王希静介绍,青岛国际院士港坚持国际性、顶尖性、中坚性、市场性的四项原则。致力于并已经初步促成院士构成“三三制”格局,即:中国籍院士、华裔外籍院士、纯外籍院士各占1/3。按照“引进一名院士、带来一个核心团队、围绕一个专业领域、落地一个主导项目和若干配套项目”的模式,推进院士科研成果转化,培育造就百亿级、千亿级产业链。截至今年7月,已有16个院士项目投入运营,有8个项目产出25种产品,实现产值近50亿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播电视技术专家丁文华入驻院士港,拟建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青岛分院,项目针对媒体融合发展需求,面向4K/UHD、3D音频等高质量内容生态,建设包括融合媒体智能服务平台、智能终端芯片安全评估平台、国际数字媒体版权保护技术交流平台的融合媒体智能服务云平台等。

    开花结果得益于“妈妈式+互联网”服务

    “开始团队研发的产品比较单一,从成瘾机理出发研发的毒品成瘾这一条生产线,这在国内是空白,后来又计划研究新的生产线,由于生物医药行业技术产品化过程漫长和具有不确定性,较难得到资金支持。是院士港帮助我们对接了投资人,扩展了两个新的项目,产品线已经达到了3个。”加拿大皇家科学院王玉田院士十分感激地说,目前团队已获得3项专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实现院士项目成果的市场转化,李沧区制定了《青岛国际院士港资助服务暂行办法》,对入驻院士最高给予1200万元的生活补贴和1亿元的项目启动扶持资金,组建院士产业基金,促进人才、机构、装置、资金、项目等创新要素充分汇聚,致力于培育造就百亿级、千亿级产业链或产业集群。

    院士项目开花结果得益于“妈妈式+互联网”服务,解决了院士团队后顾之忧。李沧区构建“全身心、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服务体系,每个院士项目分别由一名区级领导牵头,在科技、人才等方面有职能优势的区级牵头部门负责人和联络人及院士港综管办工作人员,组建“四对一”的联络小组。由联络小组全权负责院士项目签订协议、开工建设、项目落地和投产达效等工作,推动院士项目实现产业化。

    我国自动控制领域著名专家王子才院士及其研究团队成立的青岛仿生导航技术研究院启动;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印度国家工程院院士西拉姆·拉玛克里西纳的纳米纤维新材料让呼吸更美好;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青岛海水稻让“农业荒漠”变良田;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陈璞团队填补小核酸药物转运研究多项空白……

    目前,青岛国际院士港正在加快建设院士研究院、院士产业核心区、院士技术论坛等九大板块,打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创新型经济高地。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