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7月12日 星期四
234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被终止
专家:退出是为了发展更高质量教育
本报记者 张盖伦

    第二看台

    正值高考招生季,教育部于近日印发了《关于批准部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终止的通知》,依法终止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卓越国际学院等5个机构、北京大学与香港大学合作举办牙医硕士学位教育项目等229个项目。

    为什么要叫停?这会影响中外办学的发展走向吗?东北财经大学副校长赵彦志表示,叫停这些缺少可持续办学能力和学科专业竞争优势、办学质量低下,甚至从未“开张”便已“名存实亡”的机构和项目实际上是众望所归。

    停办项目不是突然死亡,此前已申请终止办学

    据教育部消息,截至2018年6月,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有2342个,其中本科以上机构和项目共1090个。赵彦志曾就中外合作办学撰写专著,他表示,“中外办学的稳步推进,对坚持扩大开放,做强中国教育、推进人文交流、不断提升我国教育质量和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不过,在取得发展的同时,也有一些机构和项目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副教授王奇才分析,本次依法退出的5个机构和229个项目,实际情况各有不同,但共同点在于不能完全契合和满足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对高品质教育教学的要求,办学难以持续。

    他表示,有的是引进的教育资源不再具有相对优势;有的是合作模式不再具有明显竞争力;有的是所举办的学科专业不符合当下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同时,也存在原有办学模式无法满足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要求,在质量评估、信息年报、注册认证系统等监管举措中暴露问题,不再具备办学条件能力,中外学校因而放弃继续办学、选择退出中外合作办学的情况。

    这234个项目并非“突然死亡”,均是在中外学校经认真协商确认无继续办学意愿、合作办学协议业已履行完毕、实际已停止办学且无在读学生的前提下,学校申请终止办学、教育行政部门正式启动终止程序的。而且,对于已经依法注销办学许可证或项目批准书的机构项目,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设立的“已终止的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名单”板块,对其办学历史予以继续承认,对该类机构项目的学生及教职人员的历史身份给予相应保障。

    推进淘汰更新,助力办学优化升级

    从中外合作办学治理体系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已经建立了从准入审批、过程监管到终止退出的比较完善的全过程监管体系。

    赵彦志说,退出机制有利于保障学生和家长的权益,净化市场,也能让申办新的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办学单位采取更为审慎的态度,不要一哄而上,盲目办学。“退出机制是达摩克利斯之剑,警醒自己防范和杜绝偏离办学宗旨的行为发生。”

    “中外合作办学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引进更为优质的境外教育资源,回应教育改革开放的结构性变化,注重发展质量、坚持内涵发展,提倡自律办学、确立质量标准。”王奇才强调,推行退出机制的主要目标,是服务学校发展、提升办学质量。“合作状况不佳、运行陷入僵局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常常需要借助外部力量来摆脱困境。教育行政部门基于公共利益依法干预此类项目,有利于督促和推动办学者在显著提升办学质量和终止合作办学之间及时作出选择,防范处理办学风险。”而且,在停办掉质量不合格的项目后,学校可以依据新时代发展要求,选择互补性更强、具有相对优势的合作伙伴,在双方确有优势、国家急需的学科专业,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申请举办中外合作办学。因此,退出机制的有效运行,还有利于中外合作办学更新换代、汰劣选优,提升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声誉。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