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7月09日 星期一
坚守30年,她要让百姓吃得卫生又营养
本报记者 李 艳 文/摄

    科学精神在基层

    更多时候,葩丽泽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科主任、营养学主任医师。而在专业之余,她觉得自己算是一个媒体人。多年来,她一直坚持给报纸、杂志写专栏科普文章。公众号兴起后,她又为公众号写。她已发表科普文章50余篇、论文30余篇,出版的著作也有7部。

    而她之所以笔耕不辍,源于一个心愿——她想向更多人普及健康知识,让更多人“吃得卫生、营养”。

    沉下心来学维语,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进行科普

    1987年,葩丽泽从新疆医科大学毕业,当时正赶上南疆三地州非甲非乙肝炎(戊型肝炎)暴发。因此,被分配到新疆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工作才一周的她,被派到了和田。“这种传染病的暴发与个人卫生知识缺乏有关。”葩丽泽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我是学预防医学专业的,当时的工作任务就是向农牧民宣讲食品卫生知识,提高其保健水平,从食品环节阻断传染病的流行。”

    当时大多数群众听不懂普通话,于是领导让葩丽泽去当翻译。当时她的第一感觉是,自己学了五年的专业知识,不希望只做翻译,她希望用自己的医学知识为他人提供帮助。更重要的是她从小在乌鲁木齐长大,自幼接受汉语教育,维吾尔语说起来也并不是很熟练。

    但领导跟她说:“科班出身的人很多,但能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普及科学知识的人并不多。为他们服务,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从而遏制一些传染病的暴发,是更重要、更有意义的事情。”从那时起,葩丽泽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开始沉下心来自学维吾尔语,并努力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传播技巧,积极为群众普及健康知识。

    这一干就是30年。

    “从开始教农民怎么给碗筷消毒、怎么彻底将手清洗干净,到近10年来的普及母乳喂养的好处、澄清营养知识误区、怎样利用当地食物资源科学膳食、预防疾病和强壮身体的目的等等,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葩丽泽回忆起来也颇为感慨。

    致力于改变群众卫生习惯,把奖金用于宣传材料制作

    “直到今天,在新疆广大的边远贫困地区,人们的健康观念依旧落后,卫生意识很差。”葩丽泽说。

    葩丽泽还给科技日报记者讲了一个自己的见闻。上周她在集市上看到,在没带手套的情况下,一位卖粽子的妇女用刚收了钱的手直接给顾客剥了粽子。而且,她是用五指捏起剥开的粽子放到盘子里,而后在上面浇了奶昔递给顾客。

    “我瞪大了眼睛问她,怎么能用没洗过的手抓剥开的粽子?她不以为然地回答我,我在家也是这样的呀!”葩丽泽苦笑着说,“到现在,他们还没有直接入口食物和钱要分开、生熟食物要分开的卫生观念!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些饮食习惯隐藏着卫生隐患。”

    为了改变当地居民的卫生习惯,她在认真完成疾病防控工作任务的同时,积极筹措资金、争取技术力量潜心研究营养干预适宜技术。同时,她借助一切可以依靠的平台,开展营养、食品安全、传染病防治等科普讲座和义务咨询。三十多年来,她的足迹遍布新疆97个县市和300多个农牧区乡村。

    所幸,取得的成果也是丰硕的。

    “改革开放40年了,我很荣幸参与了新疆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这些年,我们消灭和遏制了许多危害群众生命安全的传染病。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新疆各族同胞的健康水平也得到大幅提升。这都是我亲身经历的。”葩丽泽说。

    2016年,葩丽泽被世界卫生组织授予阿联酋卫生基金奖,表彰她致力于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卫生水平的工作。事后,葩丽泽把2万美元奖金用于制作卫生保健宣传材料,发放给新疆边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群众。

    在葩丽泽看来,作为一名公共卫生医生,尽管在待遇、名望等方面的“收获”可能不如临床医师,但公共卫生医生同样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同样可以为提升公民健康水平作出贡献。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