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26日 星期二
产业链转型,上海金桥探路开发区未来

第二看台

李 俊 本报记者 王 春

    继2016年第一届全球虚拟·现实大会在上海金桥举办后,6月27日,成为永久举办地的金桥即将迎来第三届全球虚拟·现实大会。

    走进金桥园区的T68地块,除了通用、联合汽车等传统汽车工业巨头在这里驻扎之外,一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也正在崛起。依托飞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T68已经成为金桥园区转型发展的一个鲜明符号。

    统计显示,金桥以占浦东新区1/50的土地贡献了新区1/4、上海1/15的工业经济规模。未来往哪里走?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殷宏说:“金桥正在打造未来开发区的模型。”

    转型:亮出产业规划“精细版”

    6米的层高、每平方米2吨的底层承重、大货梯、便利的装卸货平台、大容量双路供电……金桥T68基地的物业显得有些另类。其实,这正是为了满足区内不断发展的新能源汽车整车与核心零部件研发设计的需求。

    以通用汽车为核心,金桥形成了整车和零部件生产、研发、设计产业集群,汽车产业产值约占上海汽车行业总产值的50%,如今,汽车、电子信息等传统支柱产业也正成为金桥转型升级的基础和发力点。

    “金桥正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从顶层设计加强对汽车产业基地的系统认知能力,进行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智能制造机器人、移动互联网和视频以及现代金融体系‘3+1’的产业布局,聚焦全球产业链的最前端。”殷宏表示,为链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金桥还将在虚拟的创新空间平台上,汇集跨国企业研发中心、本土企业的创新平台等全球资源。随着上海科列、中移德电、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上海中心)等一批企业、机构的落地,金桥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汽车后装市场也都有了相应的布局。

    创新:串起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在引入中小企业方面金桥有着明确的方向,“我们重点引入的不是APP创业企业,而是与汽车主导产业相关的核心技术和众创平台,努力营造有利于企业零成本创业的环境。”殷宏说。在T68地块打造“园中园”,引进重点企业,践行人才—研发—孵化—检测—生产的创新发展模式,第一家入驻企业上海科列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个实践案例。

    科列总经理张进军介绍,到浦东成立新公司,主要是被金桥园区在汽车行业的人才、产业链所吸引。目前科列主要致力于打通电芯、电池包、BMS以及电动汽车整车之间的技术、产业壁垒,提高电动汽车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未来,科列希望与汽车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通过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动力电池系统的标定技术突破外企技术壁垒,提升国内行业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水平,并带动浦东电动汽车产业链的发展。

    上海科列新能源技术研究中心的正式运营,则标志着国内第三方BMS企业首家“中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系统标定中心”正式启动。目前,科列标定中心已为一百多家汽车产业链上的客户提供了技术服务。

    融合:跨产业实现价值突破

    如今,金桥开发区内的科技企业正开始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创新”。他们跨越不同的产业领域,以新需求为驱动,以新科技和新平台为依托,经过相互渗透、融合或裂变,整合利用并实现产业价值链的延伸或突破。

    从2010年开始,虚拟现实行业供应商美国ODG公司与中国移动旗下咪咕公司联合创新,形成全球战略联盟,并与通用、贝尔合作VR应用技术。在殷宏看来,这些跨界的产业融合在一起,会产生“化学反应”。ODG公司与咪咕的跨界在2017年就看到了成效,双方联手推出了首款MR智能眼镜MIGU Glass。在远程AR应用方面,全球知名APP开发企业SCOPE公司将使用这款MIGU Glass,着力构建全世界学术专家和技术人员的跨地域实时混合协作,让人们即使身处世界各地,依然可如近在咫尺一般协力工作。在汽车、机器人等制造业,以AR产业领军企业绚云科技为代表的技术开发商,将借助MIGU Glass实现在汽车装配培训、机器人维修培训等领域的应用。

    “未来的‘独角兽’一定是科技和模式跨界融合的公司。”殷宏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