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22日 星期五
提升国人网络安全感需多方共治
眉间尺

    “前段时间李彦宏说,中国人愿意用隐私换取便利性。即便这话反映了片面的真相,追根溯源也和中国网络用户在信息保卫战中的弱势地位有关。就好像牛羊无法拒绝放弃自己的皮毛一样,在挟互联网之便利而四处伸手的平台面前,用户个体的防御力显然是薄弱的。

     自从进入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安全就成了无法回避的问题。近日,A站数据外泄事件再次加剧了人们在这方面的不安全感。确实,在网民数量多达7.7亿的当下,人们要生活就要上网,要上网就要注册,要注册就要交出个人信息,个人信息上网就面临泄露的问题,一旦泄露又给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严重的还会危及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由于上网已成为大多数人的生活“刚需”,这个环环相扣的问题链也就成了几乎每个人都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客观地讲,生活在网络时代的芸芸众生,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网络生活的技能还存在较大的提高空间。在今天,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就像开车要看红绿灯、过马路要走人行道、去超市买东西要检查保质期一样,已经成为现代人脑中时刻不能放松的一根弦儿。而这种意识和能力,不但体现在上网填写个人信息时应多加注意,而且体现为信息保护的自我维权。比如,曾有某共享单车企业在用户协议中明确表示其“有权”将用户注册资料等用户信息提供给第三方。如果没有信息保护的意识,对此类“霸王”条款就会放松警惕,轻易地点下“同意”按钮。一旦发生用户信息泄露,这将给维权造成障碍。

    由此可以发现,塑造网络时代的安全感,固然和用户个人素养有关,但承担最重要责任的还是互联网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者。恰恰也是在这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且不说因为网络防火墙等技术不过关、黑客攻击等导致信息外泄,网络平台自身有意攫取信息的情况也不在少数。据报道,曾有资讯阅读类APP诱导用户在红包提现前将自己的个人信贷、商业活动交易记录、违法违规等敏感信息查询授权给APP及其合作伙伴;还有一些政府网站以信息公开为由,将群众的姓名、联系电话、家庭住址、慢性病病情等隐私信息在网站上“张榜公示”。这为用户信息泄露埋下了“地雷”,为不法分子窃取信息提供方便。对于这样资敌以粮的行为,互联网监管部门必须坚决查处。

    其实,我国《网络安全法》早有规定,网络运营者采集用户信息时,应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但是在现实中,大家或许都有这样的体验,随便注册一个APP,都会要求读取我们的通讯录等各种权限,即便这些权限和APP的功能似乎并无一毛钱关系。可见,相当一部分网络产品或服务提供者在采集信息时抱的是“多多益善”的想法,并没有把“必要”原则当回事。前段时间百度的李彦宏说,中国人对隐私问题不敏感,愿意用隐私换取便利性。即便这话反映了片面的真相,追根溯源也和中国网络用户在信息保卫战中的弱势地位有关。就好像牛羊无法拒绝放弃自己的皮毛一样,在挟互联网之便利而四处伸手的平台面前,用户个体的防御力显然是薄弱的。

    因此,提升中国人的网络安全感,必须以网络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方为主要着力点,并在使用方和监管方等层面同时发力、多管齐下,才能让人们的网络生活更加舒心和放心。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