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19日 星期二
一周国际要闻

    (6月11日—6月18日)

    本周焦点

    “基因魔剪”安全性再遭质疑

    两个独立研究团队最新研究表明,有“基因魔剪”之称的CRISPR-Cas9技术会导致经其编辑的细胞缺失p53蛋白通路,从而可能增加这些细胞发生癌变的风险。换言之,CRISPR改造过的细胞或易癌变。尽管还需更多研究对此予以证实,但CRISPR-Cas9将成为生物医学界的重要工具,因此重视潜在的安全问题很有必要。

    本周明星

    “好奇”号发现火星岩层存古老有机分子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了两项关于火星的重要发现:“好奇”号漫游车在火星表面的沉积岩中发现了有机分子,说明火星可能曾存在远古生命;此外还发现火星大气中甲烷浓度存在季节性变化。这些线索未必是火星存在生命的必要证据,但对未来火星表面和地下探索来说是个好兆头。

    技术刷新

    数百微生物基因组草图绘成

    美国科学家团队绘制完成数百个非培养且未被研究过的微生物基因组草图,并鉴定出了一千多个生物合成基因簇。研究表明,土壤中的细菌极有可能代表了一种有待开发的新型抗生素,以及其他药用化合物的来源。

    二维人造类铁电金属问世

    美国科学家领导的科研小组研制出了一种新型二维人造金属材料,其在室温下的性质类似铁电材料,证实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菲鲁普·安德森50多年前提出的“铁电金属”理论。这种新人造材料也有望催生新一代设备和应用。

    新技术能在一秒内打印出磁活化材料

    麻省理工学院团队研发出一种新技术,能在几分之一秒内打印出磁性形变材料,其打印的软材料在施加磁场后,可快速发生精细可逆的形变,执行各种非常有用且此前完全实现不了的动作,包括滚动、跳跃和抓住物体。

    一周之“首”

    “创生之柱”内磁场首现

    英国天文学家领导的国际团队首次发现并绘制出太空中最著名的天体结构之一——“创生之柱”内极其微弱的磁场。这一研究有助于解释恒星如何形成,并揭示“创生之柱”背后的奥秘。

    宇宙异常微波辐射来源首次确认

    英国天文学家在观测14颗炙热的年轻恒星系统原行星盘时,发现了宇宙异常微波辐射(AME),并确定恒星周围纳米大小的旋转金刚石,正是异常微波辐射的来源。这是首次清晰地探测到来自原行星盘的异常微波辐射,而几十年来,天文学家一直对这种特殊类型的微波光线的确切来源感到困惑。

    前沿探索

    三颗“体型”与地球相当的系外行星现身

    西班牙科学家领导的国际科研团队新发现了两个以红矮星为主恒星的行星系统,其中一个拥有三颗“体型”与地球相当的岩石行星;而另一个则拥有两颗大小约为地球2倍的岩石行星。但行星离主恒星太近,温度可能太高而不适合生命生存。

    奇观轶闻

    彗星尘埃中发现太阳系形成时的“遗物”

    美国科学家在彗星的尘埃颗粒中,发现了太阳系诞生伊始留下的碎片。最新得到的岩石颗粒的宽度仅为人头发丝宽度的百分之一,研究人员称,这些“异域颗粒”提供了有关行星和恒星组成的关键信息。

    (本栏目主持人 张梦然)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