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讯 (记者陈瑜)作为目前世界上规模仅次于国际空间站的大科学工程计划,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迎来重大工程节点。由中核集团承担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磁体支撑首批产品6月9日在贵州遵义正式交付,将被运往位于法国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现场,成为进入厂房并进行安装的首批基础性部件。
ITER磁体支撑研发制造任务,由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以下简称西物院)承担,包括重力支撑(GS)、极向场线圈支撑(PFCS)和校正场线圈支撑(CCS)三部分。
此次交付的18套PFCS5以及首套GS、PFCS3、PFCS4产品,是ITER重要结构安全部件之一,负责支撑整个热核聚变实验堆的核心装置——磁体,其质量和进度关系到整个ITER装置的运行稳定性和装配进度。
磁体支撑不仅承载着1万吨的磁体系统重量,还要承受极端条件下产生的巨大脉冲电磁力和强热应力。恶劣的工作环境也对设计和制造提出了高要求。
自2010年12月ITER磁体支撑采购包合同签订以来,西物院联合国内多家企业组成的中国团队,先后完成了从材料到制造工艺的系列认证,以及ITER磁体支撑采购包的生产制造任务,取得了多项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最终获得ITER国际组织的认可,为和平利用核能和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ITER是由中、美、俄、欧盟、日、韩、印度等七方共同合作建造可实现大规模聚变反应的实验堆,以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能源问题。由于其原理和太阳发光发热的原理相似,因此也被称为“人造太阳”。ITER构成相当复杂,需各项超前技术。我国陆续承担了ITER计划18个采购包的制造任务,涵盖了ITER装置几乎所有的关键部件,制造任务由上百家科研院所、企业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