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11日 星期一
“上合之光”为青岛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报记者 王建高

    6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以下简称上合青岛峰会)在青岛召开。

    着眼新时代,以青岛峰会为新的起点,高扬“上海精神”的风帆,齐心协力,乘风破浪,共同开启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新征程。上合组织峰会给青岛带来了什么?青岛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为青岛向世界展示新形象、为发展注入新动能。

    青岛经贸的“上合朋友圈”

    在青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这是此次上合青岛峰会给青岛带来的喜讯。青岛商务局局长马卫刚介绍,借助上合青岛峰会契机,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今年4月被中国商务部批准,创建首个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探索青岛与上合国家在双向投资、经贸物流、口岸交通、国际产能等方面的合作模式创新。

    据青岛海关统计,今年前5个月,青岛市对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等7个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进出口112.6亿元,中亚班列、中欧班列、中韩快线、东盟快线、中蒙专列5条国际班列累计到发班列4600列、61万标箱……

    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建设有效带动了青岛与上合成员国的经贸合作,2017年青岛与上合成员国贸易进出口总额390亿元,同比增长12.5%,截至2017年年底,上合成员国在青岛投资项目226个,青岛在上合成员国投资项目74个,双向互动、跨境发展成效初显。

    目前,青岛市已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印度、巴基斯坦、柬埔寨、尼泊尔7个国家的12个城市(省州、机构)建立了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作为国际性港口城市,青岛连接了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

    青岛智造贡献“一带一路”

    在往来青岛与莫斯科的中欧班列上,数十个白色冷藏集装箱格外抢眼,它自带制冷、蓄能、恒温等黑科技,可在一万多公里的路途中克服极端气候、无人看管、无能源供给的运输需求。青岛中集冷藏箱制造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经理张洪春介绍,它涵盖了从零下29度到零上25度所有产品品类的运输,满足了鲜花、瓜果蔬菜等需要呼吸的鲜活产品的运输,智能化水平达到了全球化领先。这款集装箱诞生于青岛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成为青岛智造贡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一个缩影。

    作为崂山区高新技术企业,海尔集团2016年在俄罗斯投资5000万美元建设工厂,2017年下线10万台“俄罗斯造”冰箱;在巴基斯坦,海尔的品牌知名度达96%。截至目前,海尔集团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建立6个工业园和18个制造工厂;海信集团在南非设立境外工业园区,并在埃及、捷克等国着重打造电视机生产线;双星集团则在哈萨克斯坦和巴基斯坦分别投建轮胎制造基地项目……

    多措并举谋划科技“引进来走出去”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正在青岛产生强大动能。青岛市科技局局长姜波表示,弘扬“上海精神”与“丝路精神”,青岛市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世界眼光凝聚国际创新资源,针对上合组织与“一带一路”建设,支持全市企业和研发机构“引进来,走出去”。

    加快推进中乌特种船舶设计院、世界500强克瓦纳集团海工(青岛)工程技术公司、中船重工青岛海洋装备研究院、青岛海工装备科技城和研究院等建设。

    鼓励企业“走出去”。支持南车四方代表国家承建中泰、中德高铁联合研究中心,海尔、海信、软控等企业在欧美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实施“千帆计划”,在三年内重点培育和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2000多家,形成千帆竞发、蓬勃向上的集群发展态势。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获批建设全国唯一的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建立全国首只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建立技术交易市场“一厅、一网、一校、一基金”体系,组建9支天使投资引导组合基金,促进“蓝色、高端、新兴”产业发展。

    (科技日报青岛6月10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