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看台
本报记者 孙玉松
2018年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日前在天津举行,伴随着活动周的启动一年一度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也拉开帷幕。在天津调研职业教育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出席了2018年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幕式。
走过四十年改革路的职业教育,不仅成功搭建起了大国工匠养成的人才“立交桥”,也在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发展,为提升中国制造的影响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校企互动培养“企业人”
职业教育如何培养出切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5月9日,天津第一商业学校“财税岗位实践工作室”,同学们正在会计专业指导教师郭洪芳和来自恒信公司的指导老师李华辉带领下,进行手工以及电脑两种操作。操作的主要任务是要完成恒信公司今年5月3日和4日的票据接收和审核、登记日记账和明细账……通过企业搭建的财税服务外包云平台,学生们可以接触到1000家以上的中小微企业真实账目。打破了以往会计教学中,由于企业账目保密、单个企业财税岗位接纳人数少、学生不能在短时间接触到不同类型企业账目等瓶颈问题,提升了技能型人才培养适用率。
在天津,不少职业院校还推行主干专业课“双教师授课”,理论性强的内容由专任教师讲授,实践性强的内容由平台的工程技术人员讲授;技能课程、工程素质提升课程按照生产、工艺技术和管理规范现场教学。学校通过教师进入平台、学生进入项目、教学进入现场,将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落到了实处。
营造氛围传承“匠心”
你见过的最小零件有多大?1厘米?1毫米?1微米?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徐国胜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展柜里,摆放着直径为20毫米左右的金属圆柱腔体,这是徐国胜团队目前正在研发的金属协振陀螺仪。为了这一发明,徐国胜研制出了转速为每分钟1500转的刀具,可以加工出表面粗糙值为0.7微米超精密数控零件。0.7微米这样的精度相当于头发丝的一百分之一。“这样的精密工作就要靠工匠的手感和诀窍了。”徐国胜透露说,做工匠,就要心无旁骛。
从2016年到2018年,“工匠精神”三度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前不久国家印发《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要求“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全国职业教育周期间,多场职业教育的高峰论坛举行,对“工匠精神”的培养和传承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对“匠心”的讨论也引发许多人参与。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书记张兴会认为探讨“匠心”意义重大,“如今的社会氛围,对匠心的传承和培育,非常的有利,职业教育也应抓住难得机遇,加强学生这方面的教育提升”。对于如何培养职校学生的“匠心”,天津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大国工匠”崔蕴认为,对祖国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对技术技能的不懈追求是成为“大国工匠”的必要条件。天津滨海新区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坤也说,职业教育,也要讲传承,需要做好内涵建设,营造更有利于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创新精神的氛围。
在此次技能大赛焊接技术赛项专家组组长李桓眼里,匠心的传承更多体现在日常的点滴积累和训练。他以焊接技术为例说,焊接技术比拼的是选手的手艺活儿,断面能否巧妙“缝合”、焊面上的焊点是否均匀,考验着焊工的腕功、蹲功和眼功。“这需要工匠精神、吃苦耐劳的精神,需要沉下心来,耐心细心仔细地去训练。”李桓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