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5月16日 星期三
法航、MH370搜寻耗资巨大,专家认为——
“大海捞针”需解决三个难题

本报记者 李丽云

    针对深海特定目标的探测搜寻,世界各大国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近日,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组织国内涉海科研单位和高校的30多位专家和学者就深海小尺度目标物探测搜寻问题开展了研讨。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副主任邬长斌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纵观目前已成功或者失败的目标物搜寻打捞工作,深海“捞针”难主要难在三点。

    首先是准确的落点位置难以确定。海洋面积之大加之突发事件的随机性,使判断目标物落点位置尤为困难。与此同时,海洋风浪流环境使得目标物从落水至沉底过程中会随着海流的作用发生漂移,落点位置的偏差对打捞目标物位置偏差将产生较大影响,这就使后续搜寻和打捞难上加难。

    其次是探测搜寻方法的可靠性难以保证。深海高静压、无光、强烈的海流、海水的强阻隔等特性使得传统陆地上使用的成熟的探测手段在海底黯然失色。海洋探测使用的声学探测方法在对小尺度目标探测时会出现探测精度不足的问题,如何保证使用的探测方法能高精度发现目标且不出现对目标的遗漏,从而保证探测数据的可靠,是深海探测搜寻的一大难点。而且,复杂的海底地形、多变的海底地质条件时常导致目标物信号会被淹没于环境背景中,造成数据无法剥离,数据识别与判读困难。

    至关重要的是探测搜寻打捞组织实施难以高效完成。虽然深海探测搜寻使用技术手段和方法多,依托探测平台多样,但是海上作业受气候窗口影响且船时费用高,如法航搜寻、MH370搜寻均动用较多装备和人力开展了长达数年的搜寻和打捞,人力物力耗资巨大。如何保证高效率低成本的完成探测搜寻打捞工作是深海探测搜寻工作的又一大难题。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实现“深海捞针”需要具备四个方面的技术。

    第一是海洋环境与目标物运动模拟分析技术。该项技术主要是复合物理海洋和流固耦合分析方法。基于流固耦合分析方法,分析待探测目标物从落水抨击到下落沉底的全过程,通过模拟能够预测海底的落点漂移、下沉平衡速度以及海底着底的姿态等信息,为后续的搜寻和打捞提供计算数据支撑。

    其次是深海多学科探测技术的突破。突破深海声、光、电、磁等多学科探测的关键技术,分类解决各探测技术瓶颈问题并确定各技术的适用范围。有关专家认为,深海合成孔径声呐技术的突破对于提高深海探测的精度至关重要,同时,近底激光探测成像、主动电场定位、矢量磁探测均为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

    第三是综合探测搜寻方法与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包括针对特定的目标物探测搜寻综合优选探测技术手段和探测搭载平台,以及最优化的搜寻路径。高效探测搜寻技术体系搭建,包括搜寻技术手段的优选、组合,搭载作业平台的优选与适配、最优发现概率的路径规划、多手段探测数据的融合判读与识别。以最优化的方法和手段实现对目标的最高效、准确的判断和识别。

    最后是深海作业与打捞回收技术。深海不确定海流、高压等环境使得水下作业变的异常艰难。在发现目标物后对目标打捞回甲板前需要实施的一系列切割、焊接、挂钩、提升等深海作业技术,目前,深海作业主要基于水下运载器搭载水下作业工具而开展,针对特殊的打捞目标物需要研制系列化的专用的搭载打捞工具。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