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24日 星期二
振兴发展走新路——
长春新区要当数字化智能化“尖兵”
视觉中国

马维维

    “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以数字吉林建设为主攻方向,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走出振兴发展新路。”4月11日,在长春新区调研时,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这样强调。

    作为我国第17个国家级新区,也是“十三五”时期国务院同意设立的首个国家级新区,长春新区近年来以数字化智能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推动产业、模式和体制机制创新,成为推进吉林振兴发展的尖兵和表率。

    设立两年来,长春新区着力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加快政策、人才、资金和中介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科技创新活力不断提升,创新成为引领长春新区发展的“第一动力”。2017年,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9.3亿元,增长8.7%,取得了增速逐季攀升、快于省市平均水平的佳绩。

    专注高新技术 小巨人成创新生力军

    打开机床,显示屏上直接出现一个界面,按照提前设置好的程序,机床就开始了自动工作。

    “过去,我需要一张一张图手动往系统里导,那时候一天大概生产两张板,现在智能化生产之后,一天可以生产10张到15张左右。”北方化工灌装设备公司生产部员工马洪俊对企业的变化转型深有体会。

    这家我国化工灌装行业自动化智能装备领域的龙头企业,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90%左右。近年来,公司全面建设智能化工厂,大到全自动化灌装生产线,小到激光切割机,因为高技术的“加持”,质量保持一流的同时,也实现了生产的高效益。

    “我们研发出了一个数字化车间的产品,生产车间可完全实现智能化、无人操作,重点就是解决灌装过程中安全清洁环保等功能。这是我们自主核心的技术,也填补了国内灌装领域的空白。”公司副总经理曲宏伟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企业已经先后取得了81项专利,其中仅发明专利就有21项。

    在长春新区,专注数字化智能化、打造行业新高地的企业还有很多——

    长春博迅生物公司凭借自主研发攻克了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替代了在血型检测、抗体筛查以及交叉配血过程中应用多年的试管、玻片血凝等检测方法,检测时间也由原来的6小时缩短到20分钟。“公司刚成立时,国内市场几乎全都是进口产品。这样的竞争形势下,必须坚定地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公司总经理陈维佳骄傲地说,“坚持的结果就是,博迅的产品成为第一家在国内上市的产品,并占到了国内市场的60%以上。如今国外产品的市场在萎缩,他们的许多客户都成了我们的客户,代理商也成了我们的代理商。”

    在微电子高端生产装备领域,长春光华微电子设备工程公司研发的激光调阻机和激光划片机系列产品等设备,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总经理田兴志壮志在胸:“我们计划在2020年要研发10种以上高端装备产品,产值达到3个亿,尽快实现高端装备研发的高质量、高速度。”

    如今,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不断成长壮大,已发展成为长春新区最具活力、最具潜力、最具成长性的自主创新生力军。

    改革政务服务 给企业吃下“定心丸”

    在位于长春新区高新北区的华为长春云计算数据中心里,交相闪烁的芯片运行指示灯背后,是看不见摸不着却包含海量数据的“华为云”。

    数据中心的李京告诉记者,长春市的“一门式一张网”、长春市公安局的情报云平台以及囊括市内诸多委办局的信息化业务系统,都将陆续上云。

    越来越便捷的电子政务背后,却鲜有人关注,该数据中心从洽谈到落位,只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不久前,长春市与华为公司围绕大数据产业进行的一次项目合作对接中,双方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28天落地的“长春速度”。

    正是从华为项目开始,长春启动了新一轮政务服务改革,从当初一个项目审批要350多天,到现在立项审批平均不到50天,长春的政务环境、办事效率都有了很大提高。华为副总裁杨瑞凯说,每一次到长春,都能感受到新变化:城市活力在增强、空气越来越好、政府效率提高、作风更务实……大数据项目正式运营后,华为还计划把软件创新中心和软件开发云落在长春。

    长春北湖科技园副总经理王强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最近两年这里对外埠企业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尤其是2017年,进驻北湖科技园的企业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态势。”一组数据可以证明王强的观点:从2012年到2015年的3年间,北湖科技园只招揽到五六十家企业进驻,而2017年一年就增加了80多家进驻企业。目前,北湖科技园内的科技型企业已经超过200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约20%的企业来自京津冀和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

    今年2月,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长春新区全面推进“只跑一次”改革,以高新区为试点,公布的第一批上线事项,总数达391项。

    通过完善发展软环境,长春新区给进驻企业吃下了“定心丸”,并形成了良好的“口碑效应”。“这给我们创业型中小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会。”不久前落户长春新区的北京佰鸥生物创投有限公司长春检验检测分公司技术总监肖丹说。

    瞄准共性需求 创新券引来创新潮

    长春易加科技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易视屏工装系统打破了传统工装的作业模式,在世界占有领先地位。而这一科技成果的转化离不开“创新券”的助推扶持。企业总经理李云龙感慨地说:“以前企业申请专利,每年要发生的费用大概得十多万元,到了长春新区之后,这些费用都由新区来承担了。”

    小微科创企业的资金普遍不足,但在高企认定、专利授权、仪器设备检测等方面的共性服务需求开支巨大。为了降低创业成本,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长春新区推出“创新券”,作为通过设立专项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有价电子凭证,“创新券”可实现对高企认定、知识产权、研发、上市融资、投融资咨询、创业等服务的全额、差额或定额补贴。当企业有对产品进行研发测试等需求时,可以申请“创新券”到服务机构享受服务。

    “当前我们有多个新产品正处在研发阶段,‘创新券’在我们申报专利和高新技术企业复检等方面有很大的帮助,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长春金赛药业有限公司公共事务总监林伟说。截至今年3月份,长春新区累计发放了5500多张“创新券”。

    目前,长春新区的创新热情高涨,2017年区内共有116家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获批90家,申报数量和获批数量是2016年的2倍多;共有68家企业申报长春市科技“小巨人”企业,较2016年增加1倍。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