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莹莹 蒋秀娟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全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要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近三年来,通过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的帮扶和河北省老年病院、石家庄市中医院的大力支持,东许营村在探索乡村“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模式上,走出了一条“医、养、康”相结合的中国特色之路,成为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首家指导成功运营的“互联网+医养结合示范村”。
上篇 “健康中国”建设,从农村起步
东许营村是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城乡结合部的一个小村,这里住了3600多位村民,其中老年600多人,不仅医疗、养老成了老大难,健康管理更是无从谈起。
三年前,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的专家来到这里,经过一系列的帮扶,东许营村建起了自己的村医院、村养老院和村健康管理中心;与此同时,在河北省、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东许营村村医院与石家庄市中医院结成了医联体及帮扶关系,与解放军总医院远程医学中心建立了远程会诊关系,“医、养、康”的有机结合与互联网数字技术的有力支撑,让这里的村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专家的诊疗,这里的老人足不出村就能颐养天年。
农村“空心化”,村民养老是个大问题
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的张大妈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闷闷不乐,老伴儿去世多年,四个子女轮番照顾她,她本以为就能这样安度晚年了。然而,随着子女外出打工的机会增多,完全没时间回来陪她说话了。
“如今,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大部分的农村青壮年都出去工作了,农村‘空心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农村老人的看护、养老问题怎么解决?怎么让在外打拼的游子免去赡养老人的后顾之忧?这是一个社会大课题,也是我们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推崇养老、孝老、敬老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会长、解放军总医院原副院长范利教授不无担忧地说。
“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是人们最朴素的愿望。长期以来,中国社会最主要的养老模式是家庭式养老,“养儿防老、积谷防饥”是沿袭多年的至理名言。但这个至理名言却在快速城镇化和老龄化相互叠加的时代大潮里,可能不再“至理”。
截至2016年底,河北省60岁以上老年人就已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6.9%,而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则达到140万。据预测,到2020年河北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360万人,占总人口的18%。与此同时,我国老龄化呈现出另一个明显特征——未富先老。全国老龄办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41亿人,占总人口17.3%。在这样的背景下,“孝道”和家庭养老遭遇现实挑战。
“中国老龄化社会汹涌而至,面对的社会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城市的老人还有较好的医疗资源和政策环境,农村的老人怎么办?”范利表示,全民健康“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有着广阔的社会需求和市场空间。“乡村资源丰富,中国广大的群众、资源和土地在农村,应给予充分应用,退休后的老人完全可以候鸟式养老。在一些有条件有基础的城乡结合部建设医、养、康结合模式,打造中国特色‘健康村’,既可以充分利用农村闲置资源,也可以让农民不出家门口就能挣钱、不出家门口就能养老。”
村里有了主心骨,村民医养有依靠
三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东许营村村长穆文娟与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陈运奇相识。得知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正在积极推进“互联网+医养结合”的试点示范时,穆文娟极其兴奋,长期困扰她的“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让村民走上全民健康之路”“如何让在外打工子女免去照顾父母的后顾之忧”等一系列难题,仿佛找到了“解码”的“秘密武器”。
回忆起第一次来到东许营村,陈运奇依然记忆犹新:彼时的东许营村刚刚经历了棚户区改造之后旧貌换新颜,农民从农家院搬进了高楼大厦,村里道路变成了宽阔的水泥马路,各条街道变得整洁、干净,并在2009年被评为了河北省省级新民居建设示范村。“这里的硬件条件和环境是具备的,然而要让村民真正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总觉得还是缺少点健康元素。”
村党支部书记王建雪道出了当时的处境:“原来村里只有一个个体户办的小诊所,医疗条件差,村民看病难、花钱多。小诊所工作人员只有4个人,而这里有3600多位村民,其中老年人600多名,这种供需的巨大落差致使村民的医疗、养老成了难题。”
无疑,在乡村建设方面,东许营村已经有了很多好的思路和实践,但在互联网+医养结合方面,这里还是“白纸一张”。“事实上,建设农村医疗健康养老体系和信息化不是一笔小的投入,当时村里资金筹措困难,村长穆文娟主动承担了全部责任。”陈运奇说。
深居城乡结合部的东许营村,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得这里人们的思路比较开阔,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动力更足。说干就干,经过和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的反复沟通,双方最终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建设村医院、村养老院和村健康管理中心,并围绕“小病不出村、养老不出村、健康管理和医养服务不出村”的目的展开工作,探索实现“全民健康”的农村模式。
2016年4月,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范利会长、陆君副会长和解放军原总后勤部卫生部部长张立平少将等率先来到这个小乡村,东许营村的“互联网+医养结合示范村”正式挂牌运行,开始了探索实现“全民健康”的乡村建设之路。经过专家们多次调研、反复交流,在河北省、市区政府和石家庄市中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按照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的设计方案,从前的招待所和车库改成了养老院,原来的小诊所变成了村医院,医院对面,又建起了满足村民日常康养服务的健康管理中心,村医院、养老院、健康管理中心从此“三足鼎立”,相辅相成,构成了“小病不出村,养老不出村,健康管理和健康服务不出村”的“健康村”建设模式。
足不出村享服务,村里老人乐开怀
就在张大妈因失去子女陪伴而怅然若失的时候,经常一起跳舞的老伙伴告诉她,村里有养老院了。
“养老院不是被孩子抛弃的老人才去的地方吗?我不去。”张大妈生怕掉了面子,但是也怀着好奇心偷偷跟伙伴过去观察了一番——那会儿,养老院的老人们正在做早操,一个个精神饱满、笑容灿烂,还十分热情地和她打招呼,哪有一点儿委屈不安的样子?
张大妈逐渐安下心来,对村里的养老院逐渐有了好感。听说本村的老人进养老院有优惠补贴,价格更便宜,张大妈便与子女们商量,暂时入住这个建在自家门口的养老院试试。
三年过去了,张大妈越来越庆幸当初的选择。养老院旁边一百多米处就是村医院,医院里的大夫每天都会过来查房,有什么毛病及时处理,再也不用自己跑医院排大队了。住在养老院里的老人们每年还能享受一次免费体检,体检如有不正常的情况,村医院的大夫会进行及时处理或者网上直接转诊到石家庄中医院或河北省老年病医院,还可直接与解放军总医院进行远程会诊。此外,村健康管理中心还专门为老人们建立了健康档案和健康服务设施设备。档案里对老人近几年的身体状况进行了追踪,详实又准确,还可以自己用手机查阅。如今,与老伙伴们侃大山、下棋、跳舞、联欢、喝茶,成了张大妈每天最开心的事。
看着村里老人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穆文娟很感慨:“自从中国老年医学会和市中医院的专家过来考察后,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了,村民幸福感和信任度进一步提升,他们再也不用外出就医跑‘冤枉路’了,以前成天为担心家里老人出状况的子女们也总算是放了心。”
“养老不仅是社会问题,也是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建立医养结合模式,通过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和健康管理机构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势在必行。”河北省基层卫生协会会长张小桃认为,医院和养老院融合,“有病诊治、无病疗养”的养老医疗保障模式,不仅让老百姓消费得起,更充分考虑了当地风俗和百姓观念。
下篇 打造“健康村”样板,幸福村民千万家
做好养老事业,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大事,让每个老人可以优雅地老去,不仅仅是子女的责任,也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更是地方政府的担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医养结合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实现了“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保障模式创新,成为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立足我国老龄化社会和基层健康事业,将关注的视角放在广泛的农村医疗保健体系建设上,结合地方中医联合体的技术帮扶和村镇行政单位的落实,量身定制出小病不出村、养老不出村、健康服务不出村的“三不出村”模式,该模式以医、养、康一体化的“健康村镇养老”新模式为基础,既是“健康中国”战略的有效落地,也是建设“健康村”的灵魂。
创新模式,打造特色养老体制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寄托着老年人安享晚年的美好愿望,是一个地方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应该担负的责任。”在近日召开的石家庄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工作现场会上,河北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邢国辉表示。
作为健康河北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养结合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推进医疗健康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是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大举措,不仅能够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也提高了资源效能和服务水平。
邢国辉认为,做好医养结合工作,不仅要下功夫抓好模式创新,大力发展医联体、医共体等多种医疗服务形式,加快推进“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还要下功夫抓好市场运作,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医养结合领域,积极创新养老服务设施投融资体制,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通过精心打造适合地区实际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特色示范机构,以点带面,形成具有示范带动力、可推广、可复制的医养结合新模式。
在范利眼里,健康中国战略要落地,村是最基础的单元。从村开始做,到镇到县,一步一步落实,做大了之后,新的医疗保健模式和体制就会从这里自然产生,这既是为中国农村的新型医疗保健体制探路,也能为破解中国医疗改革困境提供思路和参考。
陆君认为,整合养老、医疗两方面资源,在村一级层面推动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并建,不断增强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能力,有病治病、无病疗养,为老人提供持续性、针对性的医疗照顾服务,才能真正满足老人多层次的养老需求。
“医养结合需要医、养从‘组织形式结合、服务模式结合、学术内容结合、人才培养结合、配套政策结合’五个方面来配套。”在陆君看来,东许营村“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实现居家养老智能化服务,不仅解决了该村村民就医难、看病难、养老难的问题,也为农村的医、养、康,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摸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互联网+医疗健康,破解乡村养老难题
“如今,我们的村民家中有的安装了可视对讲终端,跟村里医院进行连接,就可直达医院医生值班室,随时应对各种紧急情况。村民的电子健康档案还与医院的医疗信息、健康体检和管理信息融为一体,并与解放军总医院远程会诊中心相连,医学影像拍完就能直接传到解放军总医院远程医学会诊中心,实现村医院病人由大医院专家在线诊断。”穆文娟介绍,通过直接和解放军总医院的专家们远程会诊,一个普通的农民就能够“足不出户”享受到首都的医疗待遇,这是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
在陈运奇看来,“互联网+医养结合+健康管理”是实现全民健康的有效途径。在东许营村,通过医疗信息化建设已经实现了村医院、村养老院和村健康管理中心三个机构的工作流程数字化,所有设备互联互通,所有的医疗、健康信息互联共享;通过建立数字化医院、数字化养老院、数字化健康管理平台,实现了高度集成的智能化健康管理,保证村民不出村就能享受智慧医疗、智能养老服务。
东许营村村医院新任院长肖联农对于在村里就能实现医院的医疗数字化,感到十分惊奇和兴奋:“所有的医疗健康信息都可以直接网上查询。每天病人和老年人的收治情况、药品出入情况、收费情况、村民查体情况等等都可以直接从智能发布平台送到院长手机上查看。”
陈运奇认为,对所有村民实现健康管理,是东许营村的一大特征,也是《健康中国2030发展纲要》提出的实行“全面健康管理”的有效落地。村健康管理中心不仅每年提供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和健康评估,尤其让村民满意的是配置了不少高科技的现代检查设备,还配套了系统的中医药传统医学和自然医学保健康复技术、方法和产品,使村民在自己家门口就享受了健康服务。
“现在有个小病小灾的,不用再去大医院,家门口就能给看,特方便。”村民王小军高兴地说,养老院的环境设施和服务都很人性化,不比大城市差。
做好养老事业,医、养、康同步发力
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需要下大气力来应对。在2017年举办的石家庄市医养结合工作会议上,石家庄市卫生计生委围绕贯彻落实全市医养结合工作和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精神,明确提出石家庄市医养结合工作要“以老年人为本,实现基本养老公共服务应保尽保,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让老年人得到连续、适宜、规范、便捷的基本医疗服务”的总体目标。
在东许营村,村医院的建设保证了村民“小病不出村”;村养老院建设了120多张床位,不仅保证了本村村民养老不出村,还兼顾了邻村养老的老人;健康管理中心更是首创了把全体村民纳入“健康管理”之中,实行“全民健康管理”,保证了村民体检不出村、健康评估不出村、专家健康服务不出村。
“如今,我们不仅改善了医疗保健条件,还改造了环境,发展了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我们不仅保障了村民的健康,有了医院、养老院和健康管理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居住、养老、托管、护理、康复、娱乐、健身等系列综合服务,还使村里人有了许多就业的机会。”对于村里这两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穆文娟打心眼儿里高兴、自豪,“我们做成功了,证明党中央的政策方针出到了百姓的心坎儿里。我们落实‘健康中国’大战略,已经从村起步、从我开始了。”
“东许营村通过村医院,解决了村民的‘看小病’问题;通过解放军总医院远程医学会诊平台,解决了‘看大病’问题;通过以中医为主的‘医、养、炼’方法,解决了村民的日常健身和慢病管理问题;通过健康管理中心定期体检、评估,可对全体村民实行全面、连续的健康服务管理。”范利表示,“该模式在分级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医养结合等方面不但较好地满足了基层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更缓解了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且分配不均的矛盾,将‘小病就近看,大病进医院’落到了实处。”
“‘东许营村模式’之探索,不仅是‘健康中国’战略的有效落地,也是从村出发,发展到乡、镇、市等营造健康理念的基石。”张立平少将说,“医养结合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是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大举措,不仅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也提高了资源效能和服务水平。未来,在基层人才培养、运行系统化、模式化以及配套政策上,农村以及县域的医养结合模式还有进一步研究和提升的空间。”
在“健康中国”大战略指导下,一个美丽的农村,一个新型的医疗保健体制,一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在一步步实现。